有一句話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喜歡一個人,到底該怎麼拿捏他的心思?
有人覺得要天天發消息,時刻刷存在感;有人以為得掏心掏肺表白,才能讓對方明白心意。
但你發現沒,有時候越是用力過猛,對方反而躲得越快。
其實,感情里最高明的「拿捏」,根本不是靠主動聯繫或直接表白,而是像釣魚一樣,你得先讓自己成為那條獨一無二的魚,讓對方心甘情願咬鉤。
心理學中的「雷尼爾效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你成為對方心中不可替代的存在,他自然會主動靠近你。
雷尼爾效應來源於一個故事。
華盛頓大學曾想擴建校區,但附近的雷尼爾雪山擋住了發展空間,許多教授都反對,寧願降低薪資。
因為在他們心中,每天推開窗就能看到雪山的美景,是任何金錢都換不來的價值。
最終,學校選擇保留原址,並將這種現象稱為「雷尼爾效應」。
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人或事物具備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價值時,人們會心甘情願為其付出,甚至放棄其他利益。
小薇喜歡上一個男生,對方條件不錯,身邊也不缺追求者。小薇沒急著天天找他聊天,反而把精力花在自己身上。
她周末去學插花,朋友圈偶爾曬自己做的精緻作品;晚上跑步健身,三個月瘦了十斤,氣質越來越好。
有次男生在共同好友的聚會上見到她,眼前一亮,主動加了微信。後來他告訴小薇:「你和別人不一樣,每次見你都有新驚喜。」
你看,小薇沒主動追,也沒表白,但她把自己活成了「雷尼爾雪山」——獨特、美好、讓人嚮往。男生自然被吸引,主動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