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好友請來當地名醫劉太吉給他看病,劉太吉什麼話也沒說,只寫了一劑yao方轉身就走。
「良相濟人 ,良醫亦濟人」,黃元御看到方子頓時開悟,他起身下床,朝劉元吉遠去的背影揖了幾揖,從此開始研究醫學。
黃元御拿出頭懸樑錐刺股的精神投入到醫術的學習中,十年下來,果然學有所成,成為一方名醫。
黃元御不光做「啃書匠」,更注重實踐,學有所成後,他就開始到各個地方去遊歷。邊治病救人,邊收集民間的方子。
他有更大的理想,就是將這些yao方進行篩選,編撰成書,惠及後人。
1750年,黃元御遊歷到北京,這一日,多年不見的在宮中做太監的同鄉忽然找到了他。
原來當今聖上乾隆帝病了,太醫院的御醫和京城的名醫都瞧過了,可始終不見好轉,乾隆十分生氣,將太醫院大罵一頓後,就命人到民間尋訪醫術好的土郎中。
同鄉太監相信黃元御的醫術,就將他舉薦給了乾隆。君命不能違,黃元御只得跟隨太監入宮。
乾隆本就對鄉野郎中,心存疑慮,見黃元御形容枯槁,不修邊幅,疑慮又增了幾分。
他有心試探一下黃元御,恰巧旁邊站著個手腳粗大的粗使丫頭,乾隆眼珠一轉有了主意。
他將粗使丫頭的手伸出帳外,讓黃元御搭脈,此時黃元御醫術已十分高超,他上手一搭,立馬察覺出脈相有異。
於是他將計就計,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沒救了,沒救了!皇上龍體鳳脈叫草民如何醫治?」
乾隆一聽,覺得這個土郎中還有點本事,不禁心生佩服,命人扶起黃元御,請他重新診脈。
乾隆本沒什麼大毛病,只是太醫院的御醫們瞧不透而已,經黃元御幾劑湯藥,乾隆便被治好了。
乾隆重賞了黃元御,還邀請他加入太醫院。
黃元御也想見識一下皇宮內珍藏的醫學典籍,就答應下來。
然而,黃元御一到太醫院就受到了排擠,因為他治好了乾隆的病,搶了太醫們的風頭,掃了他們的面子,所以太醫們合起伙來孤立他。
黃元御不以為意,因為他的心思在學習藥學典籍上,他沒日沒夜地苦學,像貪婪的饕鬄。
然而,乾隆此時卻送來了親筆題寫的匾額「妙悟岐黃」表彰黃元御,並將匾額懸掛在太醫院門首,這無異於火上澆油。
這下黃元御待不下去了,不得已他主動請辭,離開了太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