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煌言(1620—1664),號蒼水,浙江寧波人。
軍事上無力,道德上無敵
張煌言最後一次回到家鄉寧波,是以一名被俘罪犯的身份。父老鄉親聽到消息,紛紛出城觀看,希望目睹這名堅持抗清近20年的孤膽英雄最後的模樣。
腦袋後面已經拖著長辮的民眾,看見他頭戴方巾,身穿葛布長衫,一身明朝衣冠,恍如隔世。大家不禁潸然淚下。
浙江提督張傑,此前為了抓捕張煌言費盡心機,此刻他在衙署里「接見」張煌言,第一句話就是「等你等得很久了」。
張煌言神色從容,立馬接話說:
「父死不能葬,國亡不能救,死有餘罪。今日之事,速死而已!」
從1645年參加浙東的抗清運動開始,近20年里,他從未怕過死,他一直在等待死亡,等一個恰當的時候。
現在,是時候了。
張煌言被捕,根子在五年前就埋下了。
那是1659年的夏天,他與鄭成功聯合北征,逆長江而上,一直打一直打,打下了蕪湖。這是多年來張煌言數次攻打長江最大的一次勝利。他後來回憶這一仗的兇險,說是「兩岸炮聲如雷,彈如雨……骨飛而肉舞」。
血腥的場面,因為勝利,而被他寫出了音樂般的歡快。
這一刻的張煌言,一度以為光復故國有望。臨近的州府,一看他的勢頭,也紛紛改旗易幟,最高峰時,長江兩岸有30餘座城池處在他的掌控之下。
然而,勝利來得快,去得更快。
張煌言的三千水軍能夠拿下這麼多城池,得益於鄭成功的主力部隊在南京城外牽制住了清軍主力。但鄭成功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認為打下南京如囊中探物,因此遲遲不發兵攻城,一次次延誤戰機。
等到清軍援兵趕到,鄭成功卻打不過了,不得已倉促退兵。留下張煌言孤懸長江中游,沒有進路,也沒有退路。
此時清軍重占長江,上下游音信斷絕。張煌言請一僧人密藏書信,經小路急送鄭成功大營,信中苦勸鄭成功千萬別撤退,天下事尚可圖。信還未送到,鄭成功已將沿岸數百里舟師以及駐軍撤了,全軍逃返福建。
深感絕望的張煌言在清軍夾擊下,退入崇山峻岭間打游擊。
經過殘酷的搏鬥,他的軍隊犧牲的犧牲,潰散的潰散,最終僅剩一個隨從攜印陪著他突圍,在善良民眾的掩護下,一路往東,徒步兩千餘里,退回了海上。
這次失敗之後,張煌言再難發起有力的進攻。他的被捕,只是時間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