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之戰明軍慘敗,屍橫遍野。
夾縫中的朝鮮
大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13000多名朝鮮士兵在主帥姜弘立的率領下,跟著86000多人的大明軍隊一起,前往討伐業已立國(後金)四年之久的努爾哈赤。
對於此次出兵,朝鮮人心裡卻很不情願。
對於明朝,朝鮮人懷著複雜的感恩心態。就在二十多年前的萬曆朝鮮戰爭(1592-1598年)中,大明帝國力挽狂瀾,耗時七年之久,終於協助朝鮮趕跑了豐臣秀吉指揮的日本侵略軍。
在這場朝鮮人稱為「壬辰倭亂」的戰爭中,如果沒有宗主國大明帝國的出手力援,朝鮮幾近亡國,所以,朝鮮舉國上下都對大明懷著「感恩再造」的心態。
然而,朝鮮人心裡也明白,近些年來異軍突起的努爾哈赤,也是個狠角兒,絕對不是好對付的。儘管大明帝國多次催促朝鮮出兵相助,但朝鮮國王光海君幾次都是推、拖、擋,在被逼得實在沒法後,只得硬著頭皮,派出了13000人的軍隊前往「助陣」。
俗話說,不怕狼對手,就怕豬隊友。大明帝國自己的軍隊不耐打,朝鮮人也是心懷異志。早在軍隊出發前,光海君就偷偷授意朝軍統帥姜弘立,讓他跟努爾哈赤私下取得聯繫,說朝軍只是「出而不戰」,哥們別打我啊,要打去打明軍。
在這場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中,早已跟後金軍隊取得了「默契」的朝軍,果然很快「崩潰瓦解」。
當時,明軍也慘敗潰散,不少明軍將士在慌亂之中,紛紛逃入朝軍陣中尋求庇護。
對此,朝軍馬上調轉槍頭,幫忙後金軍隊捕捉起明軍,獻給努爾哈赤邀功求和。
在這場突發的變故中,無數明軍突然遭遇到了友軍朝鮮的誘捕,明軍的游擊將軍喬一崎,也在猝不及防中被朝軍捆綁捕捉。當發現朝軍竟然跟後金狼狽為奸後,喬一崎不甘受辱,先是試圖自殺殉節,被阻止後,又趁機掙脫,最終跳下懸崖自盡殉國。
就在喬一崎自殺殉國的同時,朝鮮兵則開始協助後金軍隊大規模搜捕潰散的明軍,然後送給後金軍隊進行血腥屠殺,「縱擊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