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軍隊在薩爾滸之戰中,反水協助後金軍隊捕殺明軍。
對於朝鮮軍隊立下的「奇功」,努爾哈赤非常滿意,傳令特別優待「投降」的朝鮮士兵,對他們「待以賓禮,五日小宴,十日大宴」。好吃好喝招待,搞得朝鮮士兵們非常開心。
就這樣,朝鮮士兵踩踏著5萬多明軍盟友的屍體,走進了努爾哈赤設下的款待宴席。而就在二十多年前,明朝的士兵還曾經協助朝鮮,與日本侵略軍進行了長達七年的殊死戰鬥,最終協助朝鮮保住了他們的祖國。
當時,朝鮮李朝習慣的對外說法是,「天朝」(大明帝國)對他們有「再造」之恩。
至於怎麼「感恩」,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是個好例子。
儘管在戰場上坑殺盟友一點也不含糊,但唇亡齒寒的道理,朝鮮比誰都懂。
面對迅速崛起的後金,和自己的長期盟友大明帝國,朝鮮國王光海君奉行的是雙邊外交戰略:即兩邊都討好,兩邊都不得罪。
薩爾滸之戰後,努爾哈赤加緊拉攏朝鮮,在給光海君的書信中寫道:
「今國王(光海君)或意欲靜坐兩間看變,則在國王。不欲看變,立定一心,要與孤(努爾哈赤)斷然同機,則我兩國當寫盟言之書,殺白馬祭天,烏牛祭地,當天歃血,焚香盟誓,方為可信矣。」
對於光海君游移在後金和大明之間搞騎牆派,努爾哈赤看得非常清楚,因此極力提出要與光海君一起殺白馬歃血為盟,共同抗擊明朝。
但朝鮮人何等之精,對此予以委婉拒絕,只是跟努爾哈赤約定「通和息兵」,「各守封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