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北宋寒門宰相呂蒙正:比包拯更清廉,比范仲淹更早辦義莊
——《前言》——
提到北宋清官,人們脫口而出"包青天",提到古代慈善,必談范仲淹義莊。
但有一個人,清廉手段比包拯更高明,慈善理念比范仲淹更超前,卻被歷史遺忘了千年。
他叫呂蒙正,中國第一個從乞丐做到宰相的人。
——《壹》——
從破窯走出的狀元
944年的洛陽城外,一座廢棄的磚窯里傳來讀書聲,這不是什麼勵志故事的開頭,這是真實發生的歷史,呂蒙正蜷縮在破窯角落,手裡捧著借來的書卷。
母親劉氏在一旁紡線,手指已經磨出血泡。
她們被趕出呂家,已經三年了,為什麼被趕出來?呂蒙正的父親呂龜圖妻妾成群,聽信小妾讒言,結髮妻劉氏性格剛烈,不肯低頭。
一場家庭內鬥的結果就是:母子倆被掃地出門。
洛陽的冬天很冷,破窯里沒有炭火,只能靠稻草取暖,呂蒙正穿著打補丁的衣服,腳上的草鞋露出腳趾,但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讀書,深夜才睡。
餓了怎麼辦?討飯,呂蒙正拿著破碗,在洛陽街頭穿行。
有時運氣好,能要到一碗剩飯,有時候,連野狗都嫌棄他,對著他狂吠,最屈辱的是去寺廟,和尚們看他衣衫襤褸,故意在飯後才敲鐘。
呂蒙正寫過一句話:"十度投齋九度空,惱恨僧人飯後鐘。"
這不是詩,這是血淚,過年了,家家戶戶貼春聯,呂蒙正也寫了一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橫批:南北",什麼意思?缺一(衣),少十(食),沒有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