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詩人查慎行認為,蘇軾的這兩句詩,是化用了《景德傳燈錄》中的一段話,「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蹟之意,水無留影之心」,佛家有生老病死、無常空有等概念,蘇軾說「鴻飛那復計東西」,確實頗有禪意,從哪來到哪去,在佛家看來,都是虛空,偶爾留下的指爪,也如踏在雪泥之上,一旦雪消泥干,一切便蕩然無存,因此也顯得不夠真實,只有難以停留、漂泊無依,才是人生的常態。
我們常常嘲笑古人,一生的時間,許多都花費在了路上。今日科技之發達,高鐵、飛機,朝發夕至,即便不在湍急的長江水上,也能夠「千里江陵一日還」,可是,我們只是縮短了在路上的時間,人生漂泊流動的常態,依然沒有改變,甚至變得更快、更多。「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竟成了千百年來顛不破的「鐵律」。有感於此,或許,我們應該暫停一下人生,認真想一想,自己的人生,究竟「知何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