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蘇軾接著回答說,「應似飛鴻踏雪泥」,應該像那飛鴻踏過雪泥吧!「應似」雖然只是推測,但卻是一種擲地有聲地回答。蘇軾沒有空洞地說教,而是根據弟弟的詩意,用一個鮮活的比喻娓娓道來自己對人生的看法,漂泊無定、到處奔波的人們,恰似「飛鴻」無意間停留在蒼茫的雪泥之上。為什麼這一比喻如此打動人心呢?因為這似真似幻的意境,是如此真實透徹。倘若讀者此時尚未參透,讀完頷聯的兩句解釋之後,就會心領神會了。
頷聯寫道「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飛鴻在天空中翱翔,等到累了,落在雪泥之上想做偶然的休息,可奈何有萬般事項迫使自己不能停住,只能在留下幾個指爪之後,再次起飛,可是,你卻不知道,這飛鴻,要飛到何處。人生如是。如果抽象看來,人生或許只是一場蹤跡不定的旅程,一段結束了,一段又要開始了,可是你卻不知道下一段旅程將會怎樣,不知道是對是錯,不知道是好是壞,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往事如煙,如夢幻泡影般不可捉摸,或許只有一張相片、一件舊衣、一段陳舊的記憶,讓你感覺到真實,這一點「指爪」,倉促又模糊。人生,似乎永不止步,永遠在走向未知,留下的痕跡偶然而又荒誕,短暫的偶然,長遠的旅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對人生的感悟,總是這麼透徹的乾淨利落,觸動到人們的內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