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趙昚是「趙匡胤嫡系」的子孫。
這個身份,在趙構眼裡,是定時炸彈,也是救命稻草。
早在紹興十年左右,趙構就注意到趙昚了。
起初是派去做宗室事務,後面調進軍中訓練,再後來入內廷侍讀,他沒直接讓趙昚當太子,卻讓他做了「養子」,名義上是收為己出,實質上是軟性接班人。
趙構想試試看:把這位「太祖脈」的人養在宮中,看朝臣反應,看百姓反應,若各方接受,那他就順勢讓位。
如果出了亂子,他也好抽身。
趙昚沒讓他失望。這人有軍功,有德行,不激進也不惹事。
更關鍵的,是「太祖嫡系」這塊牌子,在士大夫階層中很有號召力。百年「太宗系」在靖康之恥中徹底失了信譽,換血迫在眉睫。
趙構明白,南宋不能靠「遺民情懷」續命,它得靠合法性重建。而趙昚,就是那個橋。
可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讓位儀式,是一場風險交易。趙構不是毫無保留地交出權柄,而是提前安排好退路。
他在退位前一年,大量罷免老臣,撤換內監,把朝中布滿自己的親信。
接著,他在禪位詔書中加了一句——「朕以年高志倦,願歸政養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