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借高利貸打仗,8萬將士清貧如洗,收復新疆後竟成天涯芳草
1878年,左宗棠率領湘軍收復新疆,這不僅是一場驚天動地的軍事壯舉,更是一個關乎國家命運的歷史轉折點。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支威震西域的大軍背後,竟是一個債台高築的窮光蛋。左宗棠為了籌措軍費,不惜借高利貸,將自己和8萬將士的命運押在了這場戰役上。他們不僅要與強敵廝殺,還要與貧困作鬥爭。戰爭結束後,這支軍隊的命運又何去何從?為何他們中的許多人選擇留在了這片陌生的土地上?這些遠離故鄉的將士,如何在天山南北紮根生存,又是如何與當地各族人民和睦相處的?讓我們一起揭開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探尋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湘軍將士們,如何在異鄉演繹出一曲動人的"天涯芳草"。
1860年代的中國,內憂外患,局勢危急。太平天國運動雖已平定,但國力大傷。與此同時,西北邊陲的新疆地區正面臨著空前的危機。俄國虎視眈眈,妄圖吞併這片廣袤的土地,而當地的阿古柏政權更是蠢蠢欲動,試圖脫離清朝統治。
在這風雨飄搖之際,一位湖南籍的將領站了出來。他就是左宗棠,一個曾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老將。當時已年過花甲的左宗棠,毅然決然地挑起了收復新疆的重擔。
然而,要組建一支能夠遠征新疆的軍隊,並非易事。清朝國庫空虛,朝廷對西北地區的戰事猶豫不決。左宗棠深知,若要成功,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他開始了艱難的籌措軍費之路。
左宗棠首先向朝廷請命,獲准自籌軍費。他四處奔走,尋求資金支持。在這個過程中,左宗棠遇到了一個重要人物——胡雪岩。這位晚清著名的金融家和商人,成為了左宗棠籌措軍費的關鍵助力。
在胡雪岩的協助下,左宗棠開始了一系列大膽的融資行動。他們向外國洋行借款,甚至不惜借高利貸。從1867年到1881年間,左宗棠總共進行了6次借款,總計達到了驚人的1950萬兩白銀。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相當於清朝政府幾年的財政收入。
這筆巨額借款的利息高得驚人,有些甚至高達年利30%。左宗棠清楚地知道,這意味著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西征任務,否則利息將會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最終壓垮整個軍隊。
儘管背負著巨額債務的壓力,左宗棠依然堅定地推進著西征的準備工作。他精心挑選將領,其中不乏譚拔萃、劉錦棠等湖南籍名將。同時,他親自督導軍需物資的採購和運輸,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左宗棠深知,要在荒涼的西北地區作戰,後勤補給至關重要。他命令在沿途種植青稞和蔬菜,為軍隊提供食物。同時,他還組織了一支龐大的駱駝隊,專門負責運送軍需物資。這支由數千峰駱駝組成的隊伍,成為了西征軍的生命線。
1876年,左宗棠率領8萬大軍,開始了向新疆進發的艱難征程。這支軍隊中,有6萬人來自湖南和湖北,他們將成為這場戰役的主力。這些將士們,大多是普通的農民出身,他們離開家鄉,踏上了這條未知的征途。
在行軍途中,左宗棠時刻關注著軍費的使用情況。他精打細算,甚至計算出每個士兵和馬匹每天所需的糧草數量。通過嚴格的預算管理,他確保這筆來之不易的軍費能夠支撐整個軍隊一年半的開支。
就這樣,在巨額債務的壓力下,左宗棠帶領著他的8萬將士,踏上了這條充滿未知的西征之路。他們即將面對的,不僅是強大的敵人,還有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嚴峻的經濟考驗。這支軍隊能否成功完成使命?他們又將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寫下怎樣的傳奇?
左宗棠率領的這支8萬大軍,主要由湖南和湖北籍將士組成,他們被稱為"湘軍"。這支軍隊的組成可謂是五湖四海,既有經驗豐富的老兵,也有初出茅廬的新卒。其中,不乏像譚拔萃、劉錦棠這樣的湖南籍名將,他們將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役中發揮關鍵作用。
湘軍的征戰之路可謂是荊棘滿布。從湖南出發,他們需要跋涉數千里,穿越荒漠戈壁,翻越雪山峻岭,才能抵達新疆戰場。這段旅程本身就是一場巨大的挑戰。
1876年春,湘軍開始了他們的西征之路。行軍途中,他們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補給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左宗棠採取了一系列創新措施。他命令部隊在沿途種植青稞和蔬菜,既解決了糧食問題,又為後續部隊提供了補給。這種"屯田"的做法,不僅解決了燃眉之急,還為日後新疆的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然而,即便如此,湘軍將士的生活依然十分艱苦。由於軍費緊張,每個士兵的口糧都精打細算。據記載,一個普通士兵每天的口糧僅有粗糧一斤,鹹菜數兩。這樣的伙食,對於長途跋涉的士兵來說,實在是太過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