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這樣,當別人向我們借錢時,他們自我感覺的那個「情感數額」,跟我們內心對其認定的「情感數額」,往往是不對應的,大多數情況下,會低於我們認定的數額,這就尷尬了。
所以,一旦你提出「借多少」,把重點放在具體數額上,那你倆的關係,基本離破裂不遠了。
人情,一旦用具體數額來衡量,甚至還要討價還價,結果就是,兩個人都覺得自己虧了,彼此還不領情;再加上日後,一個不想還、一個催著要,不管是友誼還是親情,就在這種要債中,走向疲憊,最後破裂。
有層次地拒絕:別關心數額,先關心原因遇到別人開口借錢,第一步,先別問「借多少」,而是問「為什麼」。
區別就在,你如果上來就問「借多少」,那接下來話題的重心,還是落在你身上,比如對方回「2萬」,那意思是「你借不借,看著辦吧!」但是,如果你問「為什麼要借」,那話題是落在對方身上,對方要提供原因、用合適的語句,來闡述他的理由。
另外,先問原因,一方面體現你關心對方生活,另一方面,也給自己下一步行動提供了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