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時,每個人在對方心裡,都有一個對應的「情感數額」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個人情社會,不論是親戚,還是朋友,在各自心裡,說白了,都或多或少與某個具體數額掛鉤,這與親疏遠近、人品利益有很大關係。
親戚關係近點的、朋友交情好點的、人品可靠的,願意借的會多借點;關係遠的、沒那麼交好的、人品差點的,願意借的會少給點。
比如,平時聯繫少的同學朋友,突然來借錢,我們心裡頂多借個四五千,對方能還則還,不還也就不指望了;而平時聯繫較多的親戚借錢,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大幾萬的也會借,但太多了自己也會心疼,還得天天想著對方什麼時候能還。
當然,這個「情感數額」,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是不能拿到檯面上對比的,否則就成了很不講情面的事兒。因為,你在別人那裡,同樣也有個「情感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