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畫像。圖源:網絡
亂世出英雄。讀史的人,最痛惜以至痛恨的兩個時代,一個是晚清,另一個是晚明。
這兩個時代,誕生了多少能人,多少英雄,但他們都無法阻擋歷史的大勢,唯有一個個化成悲劇,讓人扼腕嘆息。
晚明從戚繼光起,到李如松、孫承宗、熊廷弼、袁崇煥,再到孫傳庭、李定國、張煌言,明朝在戰場上湧現出來的著名文臣武將,一茬接一茬,任何一個都能夠獨當一面。
但他們無一例外,均以悲劇收場。
要麼死於政治,要麼歿於戰場,要麼殉於氣節。
每一個都是時代的大悲劇,個人在其間毫無迴轉的餘地。
能人無法挽救明末頹局,說明高居在這些能人之上的權力和體制,已經腐朽不堪。
忠義如孫傳庭者,無能為力,唯有以死殉葬。
歷史從來都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後人可以跳脫時代,看清明末清初的大勢,但那些個英雄身陷歷史的棋局,只能以道德和勇氣相互砥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前路分明寫著一個大大的死字,他們仍然前赴後繼,以身許國。
這是晚明悲劇中,最讓人動容的地方。
我讀晚明史,恨崇禎,恨言官,恨內鬥,恨黨爭,恨兩面派的文臣武將,唯獨對堅毅赴死的戰場敗將,對屢遭政治構陷的悲情英雄,心生敬意。
孫傳庭悲劇,在歷史中無數次重演。但歷史給人的唯一教訓,就是當局者從未在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卑鄙是小人的通行證,悲情是英雄的墓志銘。
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