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懸案,懸到2025年

2025-10-07     花峰婉     反饋
1/3
大明第一懸案,懸到2025年

1402年,明朝皇宮的那場大火之後,被叔叔朱棣奪了帝位的建文帝朱允炆,究竟是死是活?

這被稱為「明史第一懸案」。

從大火燒起來的那天起,關於建文帝的下落,就眾說紛紜,迄今都無定論。

按照明初最重要兩部官方檔案——《明太祖實錄》和《明太宗實錄》的說法:

六月初三,燕王朱棣的大軍開進南京金川門,直搗皇宮。但當朱棣進入皇宮內,看到宮中已是一片火海。

史官追述,在朱棣進城前,朱允炆想要出城迎接,但左右的人都逃跑了,身邊僅剩下幾名內侍。年輕的皇帝悲痛而又自責:「我何面目相見耶?」

《明太宗實錄》說,朱允炆「遂闔宮自焚」。

朱棣看到大火熊熊,命人前往施救,但已經來不及了。太監只好從火堆中扒出一具燒焦的屍體,報告朱棣。

朱棣大哭:「你果然是個痴兒嗎?我是來輔助你做一個好皇帝的,你竟然不知道嗎?為何選擇自焚呢?」

到此為止,朱允炆自焚而死,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然而,歷史有太多常人難以觀測到的暗黑角落。

真相,沒有這麼簡單。

▲建文帝朱允炆畫像。圖源:網絡

消失了的建文朝

權力可以製造「事實」。

朱棣奪位成功後,為掩蓋篡位的事實,塑造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他利用手中的權力對當朝和前朝的歷史、檔案進行了刪削和修改。

在他當政時期,官方歷史是這樣記述明太祖朱元璋選接班人過程的:

先是太祖(朱元璋)疾,遣中使召上(朱棣)還京,至淮安,允炆與齊泰等謀,矯詔令上歸國。太祖不之知,至是病革,問左右曰:「第四子來未?」無敢應者,凡三問,言不及他,逾時遂崩。允炆矯遺詔嗣位。

意思是說,朱元璋臨終前,心心念念要把四子、燕王朱棣從北京召回南京,意欲傳位於他。但朱棣走到半路,朱允炆膽大妄為,夥同謀臣,假傳朱元璋聖旨,又讓朱棣回北京去了。

這樣,朱元璋死時,仍等不到朱棣回來,而朱允炆則篡改遺詔,登上帝位。

官方歷史這麼寫,這麼宣傳,等於說朱棣奪位,只不過是為了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而他那個表面文弱的侄子,其實心機叵測,是真正的篡位者。

但,真實的歷史是怎樣呢?

朱元璋生前已經考慮到,燕王朱棣可能是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後的潛在威脅,因此,下遺詔立儲的同時,嚴禁分封各地的兒子們回京奔喪。

然而,當朱元璋駕崩的消息傳出後,朱棣還是直接南下弔孝。兵部尚書齊泰發現後,祭出太祖遺詔,將朱棣遣回北京。

後來,朱允炆聽從齊泰、黃子澄等謀臣的建議,進行「削藩」。

朱棣逮住機會,搬出《皇明祖訓》,說建文帝身邊奸臣亂政,以「清君側」為名,發動了「靖難之役」。

經過三年左右的內戰,朱棣奪得帝國最高權力。

為了讓群臣和百姓相信,他才是皇位合法繼承人,朱棣指使臣下銷毀了建文朝時期的一切檔案資料,並大量修改了《明太祖實錄》。

當時的史書,一概不稱朱允炆為建文帝,要麼直呼其名,要麼稱為「建文君」。

連建文朝的年號,也不用。1402年,應為「建文四年」,但朱棣硬改為「洪武三十五年」。如此,洪武朝莫名延長了4年,而建文朝則「被消失」了。

這撥操作下來,朱棣的永樂元年(1403年),就無縫對接上了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而他,則從明朝事實上的第三代皇帝,直接變成開國皇帝朱元璋之後的第二代皇帝。

歷史果然是勝利者書寫的。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61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