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樹昏鴉」,用的是古漢語中哪種修辭手法?很多人都不知道

2025-09-18     滿素荷     反饋
5/7
中國人講話,往往不使用過多的轉折連詞,有時甚至省略動詞、形容詞、謂語,也能讓對方明白意思。前面提到的那些以「列錦」方式寫出的句子,便是如此。

更為有趣的是,國人在用漢語進行寫作時,有時甚至可以打破詞語的正常次序,寫出一句看似沒有邏輯的話,但是讀者依然能夠理解其意。

比如:「今年太熱,放假重慶開學延遲一個月。」你只需一眼,便能將其調整為:「今年太熱了,重慶的學生開學要延遲一個月。」因此,有人提出,漢語的造句方式可以是「意合」的。

即單個或幾個詞的意義共同組成一個整體的意象,只要這些詞被「掃描」進中國人的大腦里,無論它們如何排列,我們都能根據前後的語境,得出正確的理解。

有鑒於此,當代有一部分著名的散文家和小說家在寫作時,已經開始減少「因為……所以」等轉折連詞的使用頻率了。當然,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在此我們不再贅述。
呂純弘 • 187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6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6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40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