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後,爸媽突然變得非常有儀式感。
父親節前夕,我媽忽然不停給我發微信:
【妮兒,這父親節快到了,今年你打算咋給你爸過啊?】
【去年你老王女兒直接給老王買了輛車孝敬他,爸媽養你這麼大不容易,你不能讓爸媽輸給別人吧?】
我看著我媽給我截圖的王叔朋友圈,突然覺得有點好笑。
從小到大,別說兒童節,我連生日都沒過過一次。
怎麼我大了,他們反而什麼節都要過了?
1
周五剛上班不久,我的微信就遭到我媽消息轟炸。
【妮兒,在不?】
【最近過得咋樣啊?自己的身體一定要顧好了。】
【爸媽不在你身邊,你一個女孩子自己在大城市可千萬要照顧好自己啊。】
【平常花錢不要大手大腳,但是該吃該喝也別太省著了。】
我正為手頭上一個訂單煩躁,看到來自我媽絮絮叨叨的關心,心裡暖了一下。
【媽,我這邊沒事。你跟我爸就放心吧,我自己能照顧好自己。】
我不喜歡跟爸媽說我工作和生活上的糟心事。
一是他們根本替我解決不了麻煩,二是我也不願他們為我太過操心。
成年人長大的標誌就是學會獨自處理問題。
但凡我能自己解決的事,也不想多去麻煩別人。
可我沒想到,我為爸媽考慮,爸媽卻半點不為我考慮。
我媽見我回了消息,忙不迭的立刻給我回消息:
【妮兒,下周就是父親節了,你今年打算給你爸咋過啊?】
父親節?
怎麼又要過節了?
上個月不是剛過了母親節跟端午嗎?
我愣神的功夫,我媽的消息已經刷上去十幾條。
【去年父親節,老王她閨女直接給老王換了輛新車孝敬他!你爸當時別提有多羨慕了。】
【你看妮兒你也工作好幾年了,應該手裡也存了一些錢了。要不幹脆趁這次讓你爸高興高興,給他換一輛新車,讓人家也看看咱家閨女的孝心。】
【你爸也沒啥大要求,就換輛 SUV,不到十五萬就能拿下。到時候我和你爸出去旅遊開著也方便。】
【爸媽養你這麼大了,從小沒缺過你吃喝,也該到你盡孝心的時候了。】
看著電腦前客戶的刁鑽要求,跟手機里剛點的不到十塊的拼好飯。
我突然覺得剛才因為我媽幾句話就感動的自己真賤。
重新下單一分外賣,我直接回絕我媽:
【咱家又不是什麼富貴家庭,過什麼這節那節的?還不夠浪費錢的。】
【錢都用來給你過母親節了,爸非要買車就讓他跟你要吧。】
2
上月,我回家那趟正好撞上母親節。
母親節前一天,我媽罕見的沒出去跳廣場舞,晚上連飯都沒吃,就說自己不舒服去休息了。
我爸語重心長的跟我唉聲嘆氣:「你媽啊,這是心病。」
「我媽怎麼了?」我沒聽懂我爸的意思。
「你媽是看人家和她一起跳廣場舞的老姐妹,個個手上有金鐲子,就她沒有,這心裡不舒服呢。」
我爸苦笑兩聲:「說起來也是爸沒本事,沒錢給你媽買金鐲子,是爸沒用啊。」
我愣了愣,作為工作幾年的成年人,怎麼能聽不懂我爸話里的意思。
但想起我媽,我還是接過話:
「爸你說什麼呢,你能養活一個家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不是還有我這個女兒嗎?明天正好母親節,金鐲子我給媽買!」
第二天,我本想給我媽一個驚喜。
可我媽一大早就迫不及待的拉我去逛商場,路過商場的周大福還不住的夸裡面金鐲子好看。
我當時就明白了,原來昨晚是爸媽聯合起來演的一場戲。
雖然心裡不舒服,但我也明白。
什麼[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
大多數父母的愛,摻雜了算計、權衡利弊、功利心等等複雜考量,根本沒有所人們流傳的那麼純粹。
給我媽買了金鐲子後,她頭不疼了腿不酸了,連發三條朋友圈:
【多年的辛苦培養,終於換來現在的花開,感恩當年自己的堅持。】
足足 50g 的金鐲子,花了我小五萬,那是我將近三個月的工資。
在金店裡,小克重的鐲子我媽連看都不看一眼,直接奔著最粗的鐲子開始挑。
從小到大,我媽連一個 300 塊的銀手鐲都沒給我買一個。
長大了,卻跟我爸共同演戲算計我給她買金鐲子。
現在我才明白,父母的問候不一定是關心,有時候也可能是用來喚醒你愧疚的手段。
3
下班後,打開的早就給我媽開了免打擾模式的微信。
果不其然看見我媽的 99+消息,和二十幾通未接的視頻通話。
【你這是什麼意思?你買個破鐲子還要在我面前蹬鼻子上臉了?這鐲子是我求你買的?】
【我跟你爸把你供到大學畢業,從小不缺你吃不缺你喝,你給我和你爸買點東西還不應該了?】
【你看看人家老王的女兒多孝順,都不用老王開口就主動給他爸換新車,還是換的奧迪!我就讓你給你爸買輛十幾萬的車,看你這難受的勁。】
【我和你爸從小供你吃喝上學花那麼多錢我們也沒說什麼,現在你長大了賺錢了,連點錢都不捨得給父母花,真是個白眼狼!】
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我的出租屋,看著我媽發來的指責,我徹底心冷。
工作四五年,從畢業就一個人蜷縮在十幾平的出租房。
我沒奢求爸媽貼補我,讓我在這座城市能夠早些落戶安家。
但爸媽卻三不五時的在我畢業後暗示我,我長大了,該向他們盡孝了。
工作的第一個月,我媽就明里暗裡跟我打探我工資有多少。
一問兩千八,刨去房租水電和通勤,別說有富裕了,每個月開銷都不夠。
我媽不吭聲了。
只是草草的囑咐我要照顧好自己身體,就結束了短暫的【關心】。
多可笑。
嘴上的挂念從來不缺,但卻絕口不提錢從哪來。
口頭上的關心只用費幾口唾沫,實際的支持卻要拿出真金白銀。
人說什麼不重要,看他做了什麼才重要。
因為沒回我媽的消息,她開始轟炸式給我打電話。
我一接起來,披頭蓋簾的指責就從電話那頭傳來:
「好啊,王倩靈,你在大城市混了幾年就看不起爸媽了是吧?我給你發那麼多信息,你連回都不回一句!」
「我跟你爸為了培養你這個閨女,付出了一輩子,現在我們老了,你就開始嫌棄我們了。」
「我讓你給你爸買輛車,十幾萬你都不願意出,我們從小拉扯你長大,不知道都給你花了多少了!」
「早知道你是個白眼狼,當初我和你爸就不應該跟你供你上大學!」
我媽在電話那頭義憤填膺,我卻越聽越覺得好笑。
他們供我上大學?
可我怎麼記得,上大學的錢他們一分沒出。
學費都是我靠助學貸款交的呢?
4
我小時候,爸媽從來不過節。
別說什麼國慶六一,我想過次自己的生日都會被爸媽狠狠拒絕。
我爸媽雖然都是城市戶口,但卻都沒用固定的工作。
我爸干裝修,會刮膩子抹大白,我媽給他幫忙。
他們只要接活,一天下來能賺四五百。
但又覺得自己生的是女兒,不用那麼拚命。
所以我爸媽接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賺錢剛剛夠家裡一家人吃喝。
我不懂事時,看同學過生日爸媽都會給買蛋糕,於是也求著我爸媽給我過生日買蛋糕。
爸媽卻對我的請求視若無睹。
我爸說:「咱家又不是富貴家庭,過啥生日,讓你媽給你下碗麵條就行了。」
我媽說:「孩生日娘苦日,你出生是媽媽受苦的日子,應該你給我過節才對。」
上大學後,爸媽說我成年了,應該學會體諒父母的不容易了。
所以為了減輕爸媽的壓力,也讓我更好的鍛鍊自己,他們直接幫我辦了助學貸款。
生活費倒沒有一分不給,讓我自己解決。
但生活費一月 500,爸媽說他們拿不出更多,這些錢就夠我吃飯了。
畢業後,我不僅得從少的可憐的薪資里扣下房租水電,連份超過 20 的外賣都不敢點。
還要在節假日晚上去打零工,攢錢還助學貸款。
而我爸媽,兩口子四十多,已經步入半退休生活。
我爸每天下棋釣魚,我媽廣場舞一天不落,悠哉悠滋閒情雅致。
現在我工作四五年了,省吃儉用攢下一些積蓄。
一個心軟,我爸媽就像嗅到獵物的鬣狗,死死的咬在我身後,勢必要將我吃干抹凈,敲骨吸髓。
今天母親節,要給媽媽慶祝:明天端午節,一家人必須有點表示。
明明小時候,他們只給了我一個潦草的童年。
現在又憑什麼要求我讓他們渡過充滿儀式感的晚年?
他們用最低的成本養大我,卻讓我用最高的成本回報他們。
明明是精打細算的一場買賣,卻被冠以愛的名義來無限拔高。
心軟之人,就是無福之人。
聽著電話那頭我媽的怒罵,我不再沉默,徹底戳破我媽的謊言。
「媽,你別開玩笑了,什麼叫你跟我爸供我讀大學?大學的學費是我畢業後自己還了三年才還清的。」
「還有你跟人家王叔的女兒比。王叔從小給她女兒補課學藝術,畢業了又出錢幫她女兒開藝術學校,人家從小對女兒付出多少?你們對我付出多少?」
「給我一口飯吃餓不死就叫培養了,媽你說這話的時候自己笑了沒?」
「我就一句話,你們怎麼養我小,我就怎麼樣你們老。」
回懟完,我直接把我媽的電話微信通通拉進免打擾,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之前公司提出的外派崗。
雙倍底薪+外派補貼+更多接觸客戶的機會=來財。
比起爸媽虛無縹緲的幾句關心,還是帳戶餘額的增長更讓人有安全感。
5
把我媽拉黑之後,她開始天天在朋友圈轉發公眾號內容。
【緊急通知!孩子身上出現這三種情況,是關閉了父母的『愛之通道』!轉發救命!】
【震驚!不孝的子女,正在悄悄折損自己的福報!看完驚醒千萬人!」
果不其然,一大堆親戚明里暗裡跟我打探情況。
表舅化身正義使者,教育我:「倩倩啊,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你媽不管做什麼都是為了你好,你做女兒的應該理解你媽才行。」
「要我說你爸媽就你這一個孩子,你就不該留在大城市,早該回老家了。一個小丫頭又不是男孩,在外面打拚又有什麼用?還不如留在老家,早點找人嫁了,離你爸媽近不說,以後也好給你爸媽養老。」
我冷笑一聲,反問表舅:「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那表舅你怎麼因為二姥爺給了表姨一套房子就不給二姥爺養老呀?」
「二姥爺養你小,還給你出彩禮娶媳婦,你就因為一套房子就不給二姥爺養老。這在咱們中國傳統是不是叫—不孝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