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白居易的憂愁,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頭, 吳山點點愁。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歸時方始休, 月明人倚樓。」
不過,明月人倚樓的愁緒依然在繼續,時光也依然在飛逝,轉眼間白居易已經37歲,痴情的他仍然沒能忘掉過去,但是在母親的催促下,他最終還是經旁人介紹,娶了同僚楊汝士的妹妹。但是,白居易儘管結了婚,儘管他也知道自己應該往前走,但是那一段刻骨銘心的愛,豈能說忘就忘?
七年之後,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楊夫人與隨行。可沒想到的是,他居然在去江州的路上遇見了正在漂泊的湘靈父女,此時40歲的湘靈仍然還沒有結婚。
久久未婚,不知道湘靈是在堅守當初兩人發下的誓言?還是在等待當初那個要娶她的翩翩少年白居易?總之,在久別重逢之後,飽受滄桑的兩個戀人竟然忍不住聚在一起,抱頭痛哭。
所以當暗夜裡的白居易想到此處,想到那難以再見的初戀,想到了今生錯過的最不應該錯過的人,白居易寫下了「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而這兩句詩一寫下,白居易就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就連我們今天讀了也有一種忍不住想哭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