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著名的王恭廠大爆炸。
爆炸範圍半徑750米,總面積2.25平方公里,死傷數以萬計,在那個沒有現代炸藥的年代,這樣規模的爆炸簡直匪夷所思。
以至於後人將其與通古斯大爆炸、古印度死丘事件並列為"世界三大自然之謎"。
但對當時的人來說,這次爆炸的意義遠不止於物理損失,而是一個強烈的政治信號,古代中國人相信"天人感應",天降異象,必有人事相應。
如此規模的災變,在他們看來,就是上天對朝政的警告。
面對這次爆炸,朝臣們紛紛上疏,要求皇帝"修省",反思朝政得失,天啟的反應是什麼?"知道了",就這三個字。
對於朝臣們列舉的各種問題,天啟皇帝只是淡淡地說:"知道了"。
更可怕的是,他還為魏忠賢辯護,當有人指責魏忠賢專權時,天啟明確表示支持魏忠賢,這種反應讓朝臣們徹底絕望。
連上天都在警告了,這個皇帝還是執迷不悟。
王恭廠爆炸後僅一年,1627年8月,天啟皇帝去世,死因很有戲劇性:"因划船嬉戲,溺水獲疾",一個23歲的年輕皇帝,因為在湖裡玩水而死。
臨死前,他留下遺詔,讓朱由檢繼位,就是後來的崇禎皇帝。
同時,他特別囑咐崇禎:"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宜委任。"這句遺言,暴露了天啟皇帝的真實想法,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認為魏忠賢是忠臣。
還要把這個禍國殃民的太監推薦給繼任者。
天啟死後兩個月,崇禎皇帝下令逮捕魏忠賢,這個曾經權傾天下的太監,在去鳳陽守陵的路上自殺身亡,但一切都太晚了。
天啟在位7年,朝政混亂,軍事失敗,財政困難,民心渙散。
一個本來還有挽救可能的帝國,被這個少年皇帝徹底推向了深淵,17年後的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
如果說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是慢性病,那麼天啟皇帝7年的胡作非為就是急性病。
慢性病還有治癒的可能,急性病卻是致命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天啟皇帝確實是明朝滅亡的第一負責人,他的破壞力,遠遠超過了那個"30年不上朝"的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