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皇帝是明朝滅亡第一負責人 破壞力 比三十年不上朝的萬曆還大

2025-08-09     花峰婉     反饋
3/4
在這個關鍵時刻,天啟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他罷免了遼東經略熊廷弼。

熊廷弼是什麼人?明末少有的軍事天才,在遼東經略任上,"招集流亡,整肅軍紀,嚴格訓練,核實軍武",讓後金軍隊一年內不敢輕舉妄動。

但天啟聽信讒言,認為熊廷弼"有膽知兵"是對皇權的威脅,把他撤了。

取而代之的是巡撫王化貞,這個人主張"分兵把守,全面進攻",完全不顧"敵強我弱、容易被各個擊破"的現實,結果可想而知。

1622年,王化貞兵敗,廣寧失守,明軍損失慘重。

面對如此慘敗,天啟的反應是什麼?他把責任推給了熊廷弼,1625年,在閹黨的一再蠱惑下,熊廷弼被處死。

一個本來可以挽救遼東局勢的軍事天才,就這樣被昏庸的皇帝殺死了。

不僅如此,孫承宗、袁崇煥這些能臣良將,也因為不肯依附魏忠賢,相繼被革職或調離,孫承宗在督遼4年期間,"練兵屯田,修城堡,造軍器,軍威大振,收復失地700里"。

但因為得罪了魏忠賢,被迫離職。

袁崇煥在寧遠之戰中擊退後金軍隊,創造了明軍少有的勝利,但他也因為不願向魏忠賢示好,處境越來越艱難。

一個帝國的軍事體系,就這樣在政治鬥爭中土崩瓦解。

更可悲的是,這些災難性的決策,都得到了天啟皇帝的批准,他不是被魏忠賢蒙蔽,而是主動選擇了這條道路,1626年1月,後金軍隊再次進攻寧遠。

這一次,明軍雖然守住了城池,但代價慘重。

更重要的是,整個遼東防線已經搖搖欲墜,天啟在位7年,遼東從一個可以主動出擊的前沿陣地,變成了只能被動挨打的最後防線。

這種軍事實力的急劇衰落,為明朝的最終滅亡埋下了伏筆。

——《肆》——

帝國末日的序曲
呂純弘 • 61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35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