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唐寅·《五十言懷詩》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疑道是神仙。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古人在過了五十歲之後,基本上就到了暮年,無論是心態還是生活狀態都趨於消極。
唐伯虎的這首詩是他50歲時所作,在寫完這首詩後又過了4年,他便去世了。這首敘懷之作,可以說是對他人生的一個總結,寫的非常微妙,也非常自信。
大有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感覺。其詩之狂傲,更像是內心深處的唐伯虎。桀驁之情,超越李白等人。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這是一句自嘲的話。我這五十年大多是在飲酒與瘋癲中度過的,雖活了一世卻毫無意義,這一句映襯著他不順的家世。
「花中行樂月中眠」,描寫的是他30歲之後恬淡、肆意、洒脫的生活狀態。
「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從第二句開始,開始狂起來了:放眼天下,誰人不知我的名字,但誰也不肯相信我的口袋裡竟然沒有錢!
唐伯虎自信他的名氣很大,在當時確實如此。但那時他的口袋裡確實時常是沒錢的,所以這句也是狂傲中的自嘲。
「詩賦自慚稱作者」,詩詞歌賦方面很是慚愧,都不好意思承認是我寫的。這也是一句反話,寫的很有趣。然後話鋒一轉,「眾人疑道是神仙」,原來我的詩寫的這麼好,大家都以為是神仙才能寫的出來。這神來之筆,可能也只有李太白能有半分駕馭之力。
「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在該詩的最後,唐伯虎喊出了自己的人生堅守,什麼仕途聲名,什麼建功立業,什麼美女金錢,都無所謂,他在乎的是心中堅持的那一份秉直與傲骨,不使內心那一片純凈空間受到世俗的污染。
唐伯虎的這首《五十言懷詩》通篇如白話,寫的非常妙極。但是在當時文壇很多文學家評價為「俗」,殊不知這正是唐伯虎對世俗的反擊,以俗制俗,以狂制狂。
正像他筆下的「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世人只看到了他的瘋狂,卻忽略了他所擁有的不堪與無奈。只有懂的人,才能懂其一生之所為。
讀者們,關於「唐伯虎的這首輕狂詩」,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