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春殘
宋代:李清照
春殘何事苦思鄉,病里梳頭恨最長。
梁燕語多終日在,薔薇風細一簾香。
這首詩為南渡時期的作品,當時詩人寄居在杭州,由於戰火不得返回山東老家,故而在春天即將過去之際,引發了對於故鄉春日的思念。先言思鄉之情,後以暮春之景作結,顯得留白甚多,令人回味無窮。前兩句是說,春天快要過去了,不知為何思鄉之苦愈烈。病中無心梳頭,離恨就像頭髮一樣長。詩人劈頭蓋臉一頓反問,不容許人有反對意見,那就是每到春來,思鄉之情就會泛濫。一個「苦」字,強烈地表達出思鄉之情的濃烈與深沉。詩人先言情,足以表現了其內心強烈的情感已經壓抑不住。
一個「恨」字與前面一個「苦」字,遙相呼應,再現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緒。看著鏡中憔悴的樣子,聯想到自己的異鄉處境,思鄉之情愈加濃郁,離恨之情愈加強烈。「苦」「恨」二字,正是詩人對漂泊異鄉、一身病痛、內心苦恨的一種情感表現。後兩句是說,房樑上的燕子每天都在呢喃。柔風一吹,送來滿屋子的薔薇花香。「梁燕語多」「薔薇風細」,景色越美,人越孤獨。
這是以樂景寫哀情的一種表現方式。燕語的歡快、花香的美好,與詩人內心的痛苦、思鄉的愁苦形成鮮明對比。全詩語言沉鬱,情感深沉,意境開闊,家仇國恨,融於一詩,意出塵外,絕妙至極。
03
《點絳唇·蹴罷鞦韆》
——宋·李清照
蹴罷鞦韆,起來墉整千千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微譯:
盪罷鞦韆起身,懶得揉搓細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滲透著薄薄的羅衣。
突然進來一位客人,她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著襪子抽手就走,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她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首看,又聞了一陣青梅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