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號易安居士,生於1084年3月13日,逝於1155年5月12日,是宋代傑出的女詞人,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她出生於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文化薰陶。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她的母親也出身於書香門第,是一位知書達理的女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李清照自幼便聰慧過人,博覽群書,對詩詞有著濃厚的興趣。她的詞作才華在年少時便已顯露,並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情感表達而備受讚譽。
李清照的詞作以清麗婉約、情感真摯而著稱。她的詞作不僅表達了個人的情感與生活經歷,還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變遷和女性的內心世界。在她的詞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對家庭生活的溫馨回憶,以及對國家興亡的深切關懷。她的詞作藝術成就極高,被後世譽為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
李清照的少女時代是在無憂無慮中度過的,她生活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那時的她天真活潑,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其早期作品多描繪了少女的生活情趣與自然風光,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詞以生動的筆觸描繪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畫面,將少女遊玩時的歡樂場景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體現了她細膩的觀察力和出色的文字表現力。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李清照嫁給了太學生趙明誠。兩人志同道合,都對金石文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婚後生活幸福美滿。他們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收集與研究,常常一起在青州的歸來堂中,「賭書消得潑茶香」,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這一時期,李清照的詞作風格也逐漸豐富,既有對愛情的甜蜜描繪,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細膩地表達了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也有一些作品開始流露出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社會的關注。
然而,好景不長,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北宋朝廷風雨飄搖,李清照和趙明誠也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逃亡過程中,他們辛苦收集的金石文物大量散失,趙明誠也在赴任途中不幸病逝,這給李清照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此後,她獨自漂泊在江南,生活孤苦伶仃。
經歷了國破家亡的變故後,李清照的詞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充滿了對往昔生活的懷念和對身世飄零的感慨,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的景色和詞人的孤獨寂寞,抒發了她內心深處的悲痛和哀愁,將國破家亡之痛與個人的身世之悲融為一體,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