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間留下的一串陌生地名,300年後竟讓台灣一戶人家找回了祖宗,你信嗎?
靠一張手抄族譜、一個模糊的舊地名,賴賴真的找到了祖籍地,對上祖先名字那一刻,她哭了,全村震動。
300年前的一串地名,像一道咒語
賴賴不是什麼歷史研究者,也不是搞文史的,她是台大出身,跑去北京從事藥物研發的普通「北漂」。
34歲,一個理工女,頭腦冷靜,習慣一切講證據講邏輯。但她從沒想過,父親遞給她的一串古地名,能讓她人生拐了一個彎。
那是2022年中秋節前的事。
「你這趟去廈門,要不要順路看看我們祖先當年的老家?」父親把一個泛黃的族譜翻開,指著其中一頁,一行繁體小字寫著:「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深田爐溪社」。
賴賴當時一臉懵:「這啥地兒啊?我查地圖根本沒這地方。」
她不是沒找過,百度、谷歌都翻了,"深田"這個名字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她甚至一度以為自己祖先搞錯了,或者是閩南語發音寫錯了。
但父親那句話,她記得清清楚楚,「你要知道自己從哪裡來。」
在賴家,認祖歸宗不是一句空話,祖譜不是擺設,是祖宗留下來的憑據,是家人心頭的燈。父親從小講得最多的一句話,不是成語,不是歷史,而是要慎終追遠,不能讓根斷了。
賴賴說,她不是傳統那一掛的,清明節她都未必掃墓。但那天,她突然有了個想法:「要不要發條微博,讓全國人民幫我找找看?」
她就這麼做了。
社交網絡,接上300年斷掉的線
發帖那天是9月6日晚上,她甚至沒打多少字,只是把族譜上的地址拍了張照,寫了句:「有沒有福建漳州的朋友,知道『深田爐溪社』在哪?」
她以為會石沉大海,結果幾分鐘不到,手機就「嗶嗶嗶」響個不停。
第一條回帖來自一位網友:「平和縣現在有個蘆溪鎮,會不會是『爐溪』寫錯了?」
接著,又一條關鍵回復出現了:另外一個網友說自己就是平和人,他查了《平和縣誌》和《賴氏族譜》,直接甩出一張邏輯圖:
清朝康熙年間,平和縣執行「鄉社制」,縣設鄉,鄉下設社;
「深田」其實是閩南語「心田」的諧音;
按《縣誌》記載,心田鄉大致就在今天的坂仔鎮;
「爐溪社」有可能就是現在的「蘆溪村」或者「蘆溪鎮」;
所以,「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深田爐溪社」大機率就是「坂仔鎮心田村蘆溪一帶」。
有理有據,全是原文書志查出來的,關鍵還不止這些。
有人在底下留言:「我家就在心田村,我們那一帶大部分人都姓賴。」隨後又有人直接把賴賴的帖子轉給了村裡的長輩。幾個小時內,心田村村委會的電話就打到了賴賴手上。
就這樣,靠一條社交帖、幾本縣誌和一群熱心網友,賴賴斷了三百年的族譜線,在四小時內被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