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春秋戰國以前,沒有農民起義?
提起農民起義,你腦子裡蹦出來的是:陳勝吳廣的「大楚興,陳勝王」?是黃巾軍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還是李闖王的「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
這些個驚天動地的口號,都是秦朝以後的事兒了!
你有沒有想過,往前倒幾百年,那打得昏天黑地的春秋戰國時期。
同樣的社會動盪、民不聊生,可愣是找不著像模像樣的農民起義!
是那會兒的老百姓特別「溫順」?還是另有隱情?
春秋溫情脈脈
首先,我們要了解春秋是一個什麼樣社會的結構?
靠氏族血緣紐帶維持,大家族抱團取暖!
那會兒的「國」,不像後來的大帝國,更像一個超級宗族聯合體。
上到國君、卿大夫,下到種地的「國人」、「庶人」,往上數幾代,很可能都是一個老祖宗!
這裡面有沒有剝削?有,但講究「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