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大運會的金牌掛在劉禹彤胸前時,質疑聲與掌聲同時湧來。面對美國女籃的決賽現場,這位24歲的中鋒用並不驚艷的數據(9分3籃板)扛住了對手兩名NCAA四強內線的夾擊,為外線創造出50%命中率的三分火力網。當終場哨響,國外媒體將她的比賽畫面登上封面,國內社交平台卻掀起了一場關於「金牌含金量」的爭論——有人質疑美國隊「戰力不足」,有人認為劉禹彤的戰術價值被數據低估,更有人感慨她與國家隊名單的擦肩而過。
「數據之外」的戰場
大運會決賽的膠片里藏著太多未被統計的細節:劉禹彤在加時賽虛脫仍死死卡住位置,發燒38度時連續三次封堵對手快攻,甚至主動為年輕隊友讓出外線空位。這些畫面解釋了為何美國隊主教練賽後直言:「她讓我們的防守策略完全失效。」事實上,這支由NCAA四強班底組建的美國隊絕非魚腩——小組賽中她們曾以89:72擊敗東道主德國隊,決賽前被博彩公司列為頭號熱門。而中國女籃全場投進的11記三分中,有7記源自劉禹彤的掩護或牽制,這種「隱形貢獻」在籃球場上往往比得分更難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