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唐朝是三省六部制,在那時,若官職能做到正三品,那已經算是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因為這一類的大臣能接觸到的,往往都是國家最機密的要事。
比如宰相一職,便是正三品官職。這樣來看,重中之重的宰輔之位,也只是正三品而已,那正一品和正二品,又是什麼樣的「神仙」存在呢?
百官之首也不過正三品而已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使得各部門之間相互有牽連,其中掌管中書省和門下省的長官,被稱為中書令與侍中。
這兩個官職都可制定中央的政策,草擬詔書,以及審查政策。若是中書省下發的政策不符或者存在問題,門下省則有駁回的權利。
如此重要的中書令與侍中,竟然也不過正三品官職而已,可見在唐朝官職級別制度非常嚴格,不是隨意就能夠達到,前二品的官職的。
在唐朝大曆年間,中書令與侍中這兩個官職被提為正二品,但手下稍遜一等的侍郎們,也才正四品官職。
要知道三省一個決策,就能掀起朝野的動盪,可想這類同「宰相」一般的官職,居然才在正三品上下。
正一品官職
就連宰相也不過正三品,那正一品與正二品究竟是什麼樣的官職呢?
正一品的官職有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將等等,其中,太師、太傅、太保這三個官職被稱為「三師」,是文官之首。
一般情況下,是生前當過皇帝的老師或是重臣的人才會勝任,在其去世後,也用於追封這些有功之臣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