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不靠譜:外敵進境先打我?
在泰國的一些民間傳說中,鄭信七歲斬猛虎、八歲搏大象,雖然從科學角度看肯定有些誇張的成分,但無風不起浪,這也可以印證鄭信的身手的確非常出色。
十三歲這年,鄭信進入了泰國皇宮,擔任「帶刀侍衛」,而鄭信出色的工作表現也讓泰國國王眼前一亮,在鄭信成年後把他派到了達城擔任都統。
當時泰國某地的軍隊長官,實際上也就是這一地的最高長官,行政、民生、經濟都是全權過問,所以鄭信實際上已經是達城的「一把手」了。
在達城任職期間,鄭信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政治智慧。
他關心百姓的生活,積極推行一些有利於民生的政策,使得達府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社會秩序也日益穩定。
他還注重軍事建設,加強了達府的防禦力量,使得達府成為了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市。
由於鄭信在達府的出色表現,他很快便封爵為「披耶」,這讓鄭信擁有了更大的權力和責任,繼續發揮自己的才能,他積極發展經濟,加強軍事訓練,使得達城成為了暹羅的一個重要城市。
時間很快就到了泰國和緬甸戰亂這一年——1765年。
這對於泰國來說,是可怕的一年。
緬甸貢榜王朝的軍隊如同一群兇猛的惡狼,氣勢洶洶地入侵泰國,強大的鐵蹄勢如破竹,所到之處恰如同一群兵匪一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泰國的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在緬甸軍隊的猛烈進攻下,泰國的軍隊節節敗退,根本無法抵擋敵人的攻勢。
很快緬軍就打到了泰國的首都阿瑜陀耶城邊,泰王波隆羅闍五世匆忙組織決戰,然而由於雙方實力懸殊,泰國軍隊很快就被擊敗,阿瑜陀耶城也被緬軍重重包圍。
鄭信得知首都被圍的消息後,心急如焚,立刻率領著自己的部隊,馬不停蹄地趕往阿瑜陀耶城救援。
在趕到戰場之後,鄭信將自己以前所學的兵法用到了極致,圍點打援、聲東擊西、請君入甕、輕騎騷擾…各種戰術在他那裡就是信手拈來,似乎血脈當中有什麼天生的基因理所當然的覺醒了,硬是和緬甸軍隊鏖戰了一年多之久。
但鄭信在正面戰場打的正酣暢淋漓,後面的一群「豬隊友」卻作起了妖。
波隆羅闍五世竟然想玩「綏靖政策」,讓緬甸軍隊隨便糟蹋自己國家一回,然後就能把他們送走了。
鄭信得知後那真是氣的瞠目結舌。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鄭信知道波隆羅闍五世的想法根本不靠譜,所以也根本就沒有理會王宮中的任何命令,依舊不停進攻緬甸軍隊,沒成想這又讓波隆羅闍五世如臨大敵。
完啦,將軍不聽我的話啦,他要造反啦,我這個國王當不成啦。
就在這火燒眉毛的地步,波隆羅闍五世竟然還在猜忌鄭信會不會有「不臣之心」,並且竟然還想出來一個絕妙的計策來對付鄭信。
皇帝的來時路:生死搏殺中的機會
1767年1月,波隆羅闍五世派人告訴鄭信他覺得鄭信說的對,自己要突圍,要和緬甸軍隊不死不休。
自己突圍之後,希望鄭信能夠斷後。
鄭信不疑有他,覺得自己這個老闆可算是開竅了,於是整備兵馬準備突圍。
誰知到了突圍之時,波隆羅闍五世組織的五支隊伍全都沒有突圍出去,鄭信也只能收拾幾千殘兵敗將之後,退回城中,但到了城下一喊話,城上的守將卻權當沒聽見。
你誰啊,來幹嘛啊,不認識鄭信,愛去哪去哪吧。
波隆羅闍五世覺得自己這一手真的高明,一下就解決了「心腹大患」,外面可是好幾萬的緬甸軍隊,你鄭信不是愛打仗嗎,有本事就和他們去打吧。
城下的鄭信見這般場景,氣的差點沒有吐血三升。
這是什麼混蛋國王,這比一個山大王都不如啊。
但眼看城自己是進不去了,只能拚死一搏了。
於是鄭信帶著幾千向緬甸軍隊發起了衝鋒,此時的鄭信猶如一條絕境猛虎,心存死志之下竟然是以一當百,一個人就愣是斬殺了上百名緬甸步卒,殺的渾身浴血,周圍三丈之內不敢有一個活人存在。
身後的殘兵們見狀也是軍心大振,紛紛跟著鄭信悍不畏死的沖向了敵軍,最終數千殘兵只有五百多人沖了出來,和鄭信一起沖向了南方。
在路上,鄭信憑藉這五百多人,竟然還打敗了一支兩千多人的緬甸軍隊,這讓沿途的人們紛紛傳頌鄭信的威名,甚至還有人拖家帶口的前來投奔他。
就這麼一路走、一路打、一路收拾殘局,等鄭信趕到了南方的羅勇城之時,他手下的部隊已經擁有了一萬多人馬,還有一支戰象隊。
在這裡,鄭信用一年時間造出百艘戰船,組建「海軍陸戰隊」,奇襲緬軍大本營,將緬甸軍隊打的抱頭鼠竄,直接驅逐出了泰國。
鄭信光復國土後,得知波隆羅闍五世早就被緬甸軍隊攻破城池、亂刀砍死了,這不由讓他非常遺憾。
自己怎麼就沒親手報仇呢?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這次驅逐外敵,鄭信的功勞最大,威望最高,兵力最多。
氣氛都到這裡了,他不當皇帝誰當皇帝。
於是鄭信被擁立為泰國皇帝,建立了吞武里王朝,時年僅34歲。
鹹菜缸里的「陷阱」:一場跨越千里的誤會
在鄭信稱帝後,他也是準備「認祖歸宗」,畢竟皇帝的家譜必須一清二楚,這就找到了自己的老家福建。
福建鄭信老家的鄉親們聽聞後,既震驚又興奮。
在他們眼中,鄭信可是從家鄉走出去的大人物,如今當了皇帝,那必定是富貴滔天。
於是,一群鄉親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前往泰國的旅程,想去看看自己家鄉出來的這個「真龍天子」。
鄭信見到這些遠道而來的鄉親,心中也是感慨萬千,他熱情地接待了他們,讓鄉親們在宮中好吃好喝地住了好些日子。
臨到鄉親們要返程時,鄭信命人抬出了 18 口大缸,對鄉親們說:「這些是我送給大家的禮物,路上千萬不要打開,一定要平安到家後再打開。」
鄉親們抬著沉甸甸的18口大缸登船返鄉,心裡樂開了花:「皇帝送的,定是金山銀山!」
然而行至半途,有人按捺不住掀開缸蓋——鹹菜!全是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