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一個神童,卻成為大唐的失蹤人口

2025-04-15     花峰婉     反饋
1/3
駱賓王:七歲寫詠鵝揚名的神童,結局令人惋惜

在唐朝的歷史上,有一位傳奇的人物。他因小時候做的一首詩而名聲大噪,被人稱作神童,這首詩在當今的中國,可謂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兒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然而這樣的他,晚年因一篇文章被武則天下令封殺,最後生死成謎。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的人生高開低走呢?

七歲寫詩,科舉卻落第

公元619年,駱賓王出生在婺州義烏,也就是今天的浙江。自古以來,中國人習慣給後代起個吉祥如意的名字,讓孩子一生順遂。

祖父和父親都是文化人,所以取《易經》的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中的賓、王二字為名,以觀光為字,意思是能夠仰觀國家大治的光輝,以賓客的身份輔佐君王。希望駱賓王長大後能夠仕途光明,輔佐明君,光耀門楣。駱家一直都很重視文化教育,所以駱賓王小時候就飽讀詩書,成為人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

人生第一次高光時刻,呈現於7歲那年。有一天,家裡的客人以池塘里的一群鵝出題,要駱賓王作詩一展才能。別看他年紀小,反應卻很快,幾秒後他開了口:「鵝,鵝,鵝……」,大人們以為他怯場口吃,誰知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小駱賓王繼續道:「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詩句一氣呵成,震撼了在場所有賓客,收穫海量好評。就這樣《詠鵝》成就了7歲的駱賓王,從此被貼上了神童的標籤。

祖父和父親都做過官,他們希望駱賓王以後能夠步入仕途,所以從小開始,駱賓王的學業就得到了重點關注。

青春期是一個人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在駱賓王10歲時,駱父把他接到了山東博興,在齊魯學風的薰陶之下,駱賓王的知識面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同時也承襲了讀書人清高正直的品格,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才導致了他後半生的悲劇。

17歲那年,駱父在任時病故,由於為官清廉,沒留下什麼遺產,駱賓王和母親只好依靠鄉親資助度日。在守孝滿三年之後,當地的縣令與駱父是生前好友,不忍心駱賓王因家境清貧而錯失趕考機會,便資助他順利通過縣考,下一步就是到京城去考取更大的功名。

當時科舉剛剛興起,制度不完善,有人投機取巧走關係,也能謀得一官半職。但是駱賓王單純地認為自己年少成名,加上有良好的文化底子,中舉應該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所以他很不屑於奉承別人。可終究還是年輕氣盛,他落榜了。

遭此挫折,駱賓王意志消沉了好久。解不開心結的他,即使多年後也耿耿於懷,所以在此後的不少作品裡,他都藉機抨擊這種人才選拔制度。

人生一路高光有時也是一種束縛,如果駱賓王才學上沒有那麼順遂,也許他後面就不至於做出錯誤的判斷。

入王府幕僚,被誣陷蒙赦

駱賓王落選後回家,經過幾年的沉澱,得到了一份到長安任職右衛軍錄事的工作,但很快因為不合群,得罪了權貴而被罷免。經歷了初次的職場誣陷,他還沒嘗到仕途的甜頭,就草草收了場。

後來通過他人幫忙,駱賓王轉投到了河南道王李元慶的門下成為幕僚。李元慶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十六個兒子,他很賞識駱賓王的才華。所以,駱賓王在他門下度過了一段舒心的日子。

唐律中規定,在親王府中謀事的人,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四年。所以,李元慶讓駱賓王準備一份自薦文,準備將他引薦給別人。這是個不錯的的轉職機會,但駱賓王竟然在《自敘狀》里向李元慶表明,不願吹噓自己的才能,而是應該由主政者來秉公考核。既然不領情,李元慶也不再推薦。之後,駱賓王離開了道王府。就這樣他為自己的清高再一次斷送了仕途。
1/3
下一頁
奚芝厚 • 262K次觀看
舒黛葉 • 41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福寶寶 • 51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喬峰傳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2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