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都是比較簡單的方法,屬於入門級別。稍微進階一點的,還可以根據文章中的對仗、駢散、詞句的韻律來進行句讀。古文的很多句子都比較整齊,每個句子的字數也具有十分明顯的規律,實踐起來並不難。
不過,看到這裡你也不要覺得自己又行了。中文如此複雜,直到現在因為句讀不清楚而產生分歧的事情那可多了去了。
比如在《論語·鄉黨》中就有這麼一個例子。這裡面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也就是說,馬廄著火了,孔子退朝後問道:「有人受傷嗎?」沒有問馬。
然而,因為孔子是聖人,有些人為了讓這句話更能夠突出孔子身上聖人的閃光點,就改成這樣斷句了:「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只是一個標點符號的變化,句子的意思就完全變了。意思是,孔子不僅問了人有沒有受傷,還特意問了馬,既關心人,又關心動物,簡直是聖人中的聖人了。其實仔細想想,這麼生搬硬套實在是太牽強。
所以,句讀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這也是我們現在為什麼覺得讀古籍很難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