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全這下全明白了,康熙帝這哪是要處置胤褆,這是要堵住他的嘴,要保全胤褆。如果他這個時候把胤褆貪功冒進的話說出來,那就大錯特錯了。
於是,福全跪下,說都是自己一時糊塗,不該下令撤兵。如今放虎歸山,他願意承擔一切罪責。康熙帝下旨,免去福全的議政大臣之職,罰俸三年。
事後,康熙帝又派人去問福全可有什麼委屈,福全只說了四個字:「我復何言?」
是啊,福全還能說什麼呢?戰爭失利,應該主帥負責,可三軍主帥是康熙帝。貪功冒進的是胤褆,可胤褆是皇長子。替康熙解難,替皇子背鍋,所以,福全這個西路軍主帥就成了最大的責任人。
四、43年皇兄,棠棣情乃深
康熙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同時也是一位深諳「帝王之術」的君主。對於福全在戰場上的一舉一動,他其實都了如指掌。對於福全事後的委屈,他更是一清二楚。
所以,雖然康熙帝免去了福全的議政大臣之職,其實,凡是遇到軍國大事,他還是會邀福全來和眾人商量。不僅如此,康熙帝還晉封福全的生母董鄂氏為皇考寧謐妃。當時,順治帝還在世的嬪妃們,一共有4人被晉升為妃,其他三人都是「福晉」(順治時期,皇帝的福晉相當於嬪,次於妃),只有福全的生母是庶妃。不僅如此,康熙帝還下旨,特准寧謐妃出宮,搬到福全府上居住,讓他們母子團聚,在清朝,寧謐妃是第二個有這種待遇的太妃。
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帝明面上給了福全懲罰,其實暗中還是給了福全部分補償。而且,在接下來的第二次親征噶爾丹時,福全又一次被委以重任,也能看出他在康熙帝心目中的地位。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第二次親征噶爾丹,福全再一次擔任康熙帝的左膀右臂,成功擊敗噶爾丹。待三軍凱旋,康熙帝恢復了福全議政大臣等職位。
康熙四十二年,福全生了一場大病,康熙非常擔心,三次親臨裕親王府看望福全,又多次派御醫前去為哥哥診治。同年,康熙到塞外出巡,臨走之前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福全的病情。可到了六月二十四日,福全還是病逝了,終年50歲。
五日後,康熙接到福全病逝的消息,下旨立即回京,親自祭奠兄長。康熙哭道:
「朕幼年喪父,唯汝一兄,而今汝去,朕失一手足矣!」
在康熙看來,他幼年喪父,福全就是他最親的人。如今福全去世,他失去了一條臂膀。
不僅如此,待福全出殯時,康熙又一次親臨,扶著哥哥的棺槨悲慟不已。康熙為福全輟朝,諡號為「憲」。在古代,「憲」在作諡號時,是典範的意思,在康熙的心目中,福全就是皇族兄弟的楷模。
福全去世後,康熙封福全之子保泰為裕親王。後來康熙經過孝莊太皇太后的住處,經常回憶起他和福全一起在這裡的美好時光,康熙還特地請畫師畫了一幅二人並肩而坐的畫像,掛在宮中,時常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