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後,孝莊病重,康熙和福全二人在病榻前親自服侍湯藥,有時候康熙有所睏倦,但福全卻仍在堅持。所以,在孝莊去世之後,康熙下諭旨說:
裕親王自太皇太后違豫,與朕同處,殊勞苦。
康熙的意思是,大哥福全和朕一同給孝莊侍疾,非常辛苦。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在關鍵時刻,福全的確有「大哥」的風範。
福全在康熙朝最全面的記載,發生在清朝平定準噶爾之戰中。康熙年間,準噶爾汗國反叛清朝,其首領噶爾丹野心勃勃,幾度挑釁清朝。康熙二十九年,噶爾丹率領3萬兵馬南下了,劍指北京。康熙帝忍無可忍,決定御駕親征。
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康熙帝兵分兩路,左路是自己的親哥哥裕親王福全,任撫遠大將軍,右路是親弟弟恭親王常寧,任安北大將軍。合計出兵10萬,齊頭並進。康熙帝則坐鎮蒙古的博洛和屯親自督軍。
康熙的戰略意圖是這樣的:先放噶爾丹靠近,然後讓福全帶領5萬兵馬從左路的古北口出關,右路的常寧帶5萬大軍從喜逢口出關,兩路大軍悄悄合圍噶爾丹,與此同時,再讓吉林和盛京的清軍截斷噶爾丹的退路,最終來個「瓮中捉鱉」,圍殲噶爾丹。
康熙帝的想法是好的,可是在關鍵時刻,右路的常寧卻掉鏈子了。常寧經驗不足,他和噶爾丹的大軍一碰面,就被敵軍的威勢所震撼,最終常寧一觸即潰。
右路軍兵敗,讓左路的福全非常尷尬。當時,福全麾下有國舅爺佟國綱(康熙帝的親舅舅)、皇長子胤褆等人。福全急忙向噶爾丹靠近,與噶爾丹鏖戰。史載:
至昏,師左翼自山腰入,大敗之,斬馘頗眾。
福全第一仗不僅沒有吃虧,還打了個大勝仗,可見,福全和常寧相比,還是哥哥更厲害些。就在福全和噶爾丹激戰的時候,康親王傑書帶領吉林、和盛京的兵馬趕到,兩路大軍合擊噶爾丹,噶爾丹見勢不妙,連忙派人聯繫福全,要求乞和。福全信以為真,沒想到,噶爾丹這是緩兵之計,待福全收拾兵馬,準備迎接噶爾丹來投降時,噶爾丹燒掉營地向北逃跑了。
福全大怒,下令追擊。皇長子胤褆立功心切,不待福全做好部署,就帶領一隊人馬就沖了出去,福全喊都喊不住。佟國綱見胤褆立功心切,怕他有什麼閃失,連忙帶人追了出去。
可噶爾丹早已在前方用「駝城」布好了口袋,等著清軍前來。胤褆一不小心,落入彀中。當時噶爾丹把胤褆、佟國綱等人圍在「駝城」之中,炮彈齊發,清軍損失慘重。
等福全帶領大軍趕到時,佟國綱已經被敵軍炮彈炸死。福全知道,如果全力硬拼,也有拿下噶爾丹的機會。但他怕皇長子胤褆有閃失,因此未請示康熙,擅自作主,鳴金收兵。
這一戰,噶爾丹逃脫,清軍損失慘重,死了一位國舅,還差點搭上一位皇子。
待各路大軍與康熙帝會合,康熙大怒不已。康熙認為,福全下令收兵,失去了消滅噶爾丹的良機。因此要治罪於福全。福全本想向康熙解釋,自己之所以收兵,是因為胤褆貪功冒進。可還未等福全說出口,康熙帝就訓斥胤褆說:
「裕親王乃汝伯父,倘汝供與王有異同,必置汝於法。」(出自《清史稿》)
康熙這句話是對胤褆說:「福全是你的伯父,倘若你說的和你伯父說的情況不一樣,朕就處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