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為什麼不選李世民當太子,是你也不會!
前言
自古以來奪嫡就是一個十分慘烈的鬥爭,成王敗寇,在奪嫡上則是更加的慘烈。失敗所付出的往往是生命的代價。
說起封建王朝的奪嫡鬥爭就不得不提起「玄武門之變」了,後世有許多人對於當年李淵的決定表示不解,李世民戰功赫赫為什麼不讓他當太子。
要是李淵早定下李世民為太子,就不會有玄武門之變,也不會有怎麼多的流血與犧牲。作為一代梟雄的李淵也有著自己的想法,今天回望,不得不說李淵的思考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一、戰功赫赫
李淵的一生有二十二個兒子,但是從他起兵到登上九五之尊的寶座這一段時間內一直跟隨著他的只有三子而已。三子玄霸的早逝一直是李淵心中的痛,可以說在之後的征戰中,李淵所倚仗的兩人不過是長子李建成與次子李世民。
也正是因為如此,導致在李淵登上皇位之後,兩子之間的鬥爭十分的激烈。四子元吉雖然也是候選人之一,但是他登上皇位的可能性遠遠不及上面兩位哥哥。不僅是因為他跟隨李淵征戰的時候年紀還小,並且他身後的勢力也遠遠不及兩位哥哥。
所以漸漸的他也就選擇了跟在哥哥李建成的身後。從太原起兵到登基稱帝,在這些年之間,可以說李世民與其麾下立下的不朽的戰功,對於這些李淵不可能不知道。
時間回到617年,這個時候的隋朝氣數已盡,作為手中擁有兵權的李家,李世民當斷就斷,當即就給李淵說明了出兵的益處。
在手下與李世民的鼓動之下,李淵正式決定舉兵反隋,大業即將開始。在戰場上,李世民展現出了超強的指揮能力,可能是自小就出生於武術世家,李世民在戰場上有著自己的見解。
可以說是首戰告捷,在第一次率兵攻打西河的時候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就連李淵都不得不對這個兒子刮目相看。之後的戰鬥中,李淵更是讓李世民去攻打一些棘手的戰役。
毫無例外的是每一次李世民都能夠順利的完成任務。李世民的出色之處遠遠不僅指揮能力,在謀略上也是如此。之後在攻打賈胡堡的時候也正是因為聽了李世民的話,才有了之後的勝利。
當時在攻打賈胡堡的時候,李淵大軍圍困數天,但是依舊沒有進展,這個時候的李淵就想要先撤兵,但是李世民卻堅決的反對李淵的這個決定。在李世民的解釋之下,李淵同意他的決定。
不僅攻下了賈胡堡,還斬殺了隋朝老將宋老生。可以說是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隨著李淵大軍勢如破竹,隋朝最後一位皇帝,宣布將皇位給李淵。
李淵稱帝之後,將國號改為唐,雖然已經是登上了皇位,但是國內並沒有安定下來,不久之後李世民再一次率兵出征。
在之後的數年間,李世民一直在南征北戰,直到武德八年之際,在解決了突厥之後,國內才開始從戰爭中漸漸的走出,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已經被李淵封為中書令了。
隨之而來的還有父子之間心情的變化。在李世民征戰的這些年中,朝中的大事一直都是李建成幫助李淵處理的,可以說但凡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李淵是想將李建成當成下一代帝王培養的。
畢竟無論什麼時候只有儲君才有資格插手朝政,這個時候可能有人會說,那麼在競爭皇位上李世民是遠遠不及李建成有資本,其實不然。
皇位的誘惑是每一個皇子都不可能阻擋的,李世民也不例外,雖然這些年中他一直在征戰,但在一定程度上他也是擴大自己的勢力。要是想得到皇位,李世民的手中就一定要兵權與軍隊。
可以說即使是李淵想要李建成繼位,但當前朝中武將大多都是站在李世民的身後的,李世民自己的麾下還有不少的武將,所以兩者相爭,勝利的是誰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