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黔國公沐家雖然是沐英的子孫,但第一代黔國公是沐晟,而非沐英。換句話說,沐晟的「西平侯」爵位是襲承父兄的,但「黔國公」爵位是他站在父兄的基礎上又掙來的。
在永樂一朝,交趾黎氏又幾次來犯,都被沐晟打了回去。需要說明的是,沐晟也不是「常勝將軍」,他也打過敗仗,但都未能傷筋動骨。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沐晟猶如西南的柱石。正是因為他維護了西南的穩定,朱棣才能騰出手五次征討蒙古,創下偉業。只是,沐晟久居雲南,他的功績和征討蒙古、下西洋、修《永樂大典》、遷都北京相比,更容易被人忽略。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征的途中駕崩,太子朱高熾登基。朱高熾在永樂朝長期監國,他自然知道沐晟之功。因此,明仁宗朱高熾甫一登基,便加封沐晟為太傅。
到了明宣宗時期,交趾國王黎利再次起兵攻打明朝,朱瞻基讓安遠侯柳升和黔國公沐晟兵分兩路平叛,但由於柳升兵敗,沐晟不敢孤軍深入,於是退兵。隨後,明宣宗「戰略收緊」,明廷不再對交趾用兵。
明英宗正統年間,沐晟已經垂垂老矣。沐晟參與了第一次「麓川之役」,並取得大勝。正統四年,沐晟病逝,雲南軍民為他舉哀。明英宗朱祁鎮追封沐晟為定遠王,諡號「忠敬」。
在筆者博史君看來,沐晟自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襲爵,到正統四年薨逝(1439年),他帶領沐家長達42年,在這42年中,他雖然極力維護沐家的「鐵桶江山」,但也在用一個穩定的沐家來維護大明疆土。他擔任西平侯和黔國公期間,維護雲南的穩定,對抗緬、泰、越三國,為中華民族的統一作出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