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 「狀元及第」的說法,而每年的大學聯考結束,各省份也習慣性地將文理科第一名稱為「狀元」。
以至於許多人對狀元產生了誤解, 甚至覺得古代的「狀元」可等同於今天的「清北學子」,這樣的片面認知若是讓我國歷史上的649位狀元聽到恐怕要氣得要掀起棺材板。
沒錯,在我國長達 一千四百多年的科舉歷史中,僅僅誕生了 649位狀元郎,其中還包括了太平天國、大西國等不被讀書人承認的政權,以及大遼、西夏、金朝等少數民族政權。
如此看來,古代狀元的含金量是當今大學聯考奪魁所不能比擬的,而在這寥若晨星的狀元中,卻有著一位極其特殊的 「布衣狀元」——駱成驤。
其特殊之處不只因為出身貧寒、為官清廉,更要緊的是, 他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的殿試中本來是第三名探花,但是卻被光緒帝破格欽點為狀元。
而駱成驤也成為 四川省在整個清王朝統治階段里走出的唯一一位狀元。
事實上,四川省歷史上一共誕生過20位狀元, 只不過到了明清兩朝,巴蜀境內人才凋敝,明朝與清朝只各出了一位狀元。
而與明朝的狀元 楊慎這位著名的大才子相比,清朝狀元駱成驤顯得不為人知,這也與其所處時代背景的特殊和處事風格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