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用害怕,日本排放核污水對海洋和海洋生物的污染,不會對我們日常餐桌上的海鮮水產產生影響。早在福島核災難許多年前,我國就已將推進內陸水產品養殖和海鮮養殖內陸化,當作一項重點工程在建設,我可以毫不誇張地告訴大家:新疆深處的沙漠中已經有可以被食用的大蝦在遊動!」
一位海洋生物學家在線上研討會,針對日本核污水對海鮮水產的影響,發表了如上觀點。
荒唐言論竟成現實
此言一出,轟動全國。眾所周知,日本排放核污水後,食鹽和海鮮水產品就成了吸引全國民眾目光並引起國民廣泛討論的熱點話題。
在專家和官方反覆向民眾科普我國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湖鹽儲量後,民眾逐漸打消掉對食鹽不足的恐慌和焦慮。
可是內陸海鮮這種說法不僅聞所未聞,從字面上看就嚴重不符合邏輯,所謂海鮮不就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經過加工處理後成為尋常人家餐桌上的食品嗎?
那既然是海洋生物怎麼能是內陸海鮮呢?海洋和內陸水環境大相逕庭,海洋生物轉移到內陸連存活都成問題,怎麼能成為食品呢?
最荒唐的是,這個內陸竟然還是氣候極度炎熱乾旱、終年無雨的新疆沙漠,在乾旱的沙漠中飼養離開水就無法存活的海洋生物,這不是拿人的基本認知開玩笑嗎?
就在眾人滿腹狐疑地指責專家們這是在拿人的基本認知水平開涮時,專家卻像早有預料一般,從容地現場連線新疆「漁場」的工作人員,直播畫面甫一出現,在場觀眾無不震驚。
畫面中,一位身材健壯高大、皮膚因常年在日光下勞作而被曬得通紅的維吾爾族老鄉懷裡抱著一個滿滿登登的籃子,籃子裡不僅蹦躂著幾十條手指般大小粗細的海蝦,蝦群上更有兩條手臂般大小粗細的三文魚在來回撲棱!
更令人嘆為觀止地是,老鄉的背後就是一口一眼望不到邊的翠綠色的魚塘!隔著螢幕都能模糊地看到其中有數千條各類魚蝦在徘徊遊動,真是好不活潑!
驚喜之餘,眾人就更加困惑了,原以為這不過是專家們的戲言誑語,沒想到他們竟真能在內陸湖泊里養殖海鮮,這究竟是怎麼樣神通廣大的技術?
另外,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今日確實從直播上一睹內陸海鮮的真容,可是食物是要進嘴巴里嘗一嘗才能知道是好是壞,雖然它們外表正常但是難保內里不會隱藏著什麼細菌病毒。
內陸海鮮究竟從何而來,又是否健康無害可供食用,我國又為何早在福島核災難前就注重推進此項技術,用意何在?上述問題,請看下文為您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