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風流」
俊逸風流不好說,小二上酒,倒是稱得上豪邁。尤其是能再加二斤肉來,往往羨煞旁人。那麼宋朝人口中的二斤肉,究竟是什麼動物的肉呢?
不少人第一時間猜測是牛肉,主要原因在於《水滸傳》作者所處的年代背景,以及彼時整個社會的牛肉的「幻想」。
古代封建社會之中,由於社會生產力較為低下,人們對牛的重視程度遠超今人想像。且不提漢朝年間的法令:
「王法禁殺牛,犯禁殺之者誅」。
到了宋朝年間,那也有一年有期徒刑等著。
如果不是因為生病這老死的牛,被官府允許殺之以食,普通人根本就不可能殺牛來吃。
既如此,何以牛?原因就在於殺牛的規定,到元朝時期就比較鬆懈了。宋朝關一年,元朝杖一百。
雖然看起來依舊嚴格,可根本沒落到實處。在不少元末明初的文學家筆下,後人都能看見諸多暗地殺牛換取高價的情節,搞得就像走私一樣。
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江湖中人自然會鋌而走險。
身處元末明初的施耐庵,顯然比今人更了解這一點。所以就《水滸傳》中提到眾多切肉的場景來說,牛肉確實有一定可能。
想法雖然沒有錯,可人們往往忽略一個現實問題,牛肉都要靠走私才能販賣的情況下,其價格會低到哪裡去?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絕不是說說而已。宋朝年間的好漢們行走江湖,最好還是能節約就節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