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效思考安全表達
其實,父母的話,我們還是能聽得進去的。
不過,我也告訴長輩,讓他們放心,自己是成年人了,做傳播工作這麼多年,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分寸能夠把握好。
說到這個分寸,其實就是當下思考和表達的核心問題:有效思考,安全表達,這是八字要訣。
任何時候,任何時代,任何文化環境,大家都喜歡低調的人,父母這個觀點是沒有任何錯誤的,但是低調不代表不說話,是要姿態放低的說話,人世間哪裡有人喜歡別人居高臨下的教育自己呢?
人都是有資訊繭房的,我們生活在北上廣,就會用北上廣的眼光看待整個社會,覺得大家都是如何如何想的,但是我們卻經常選擇性遺忘,中國還有六億月收入不足一千的人,這些才是社會的大部分,他們是怎麼想的,我們知道嗎?
既然,我們要思考形而上的問題,就得儘量打破資訊繭房,改掉屁股決定大腦的毛病,跳出自己的思維方式,從整體看待整個社會,也許很多原本不理解的東西,瞬間就明白怎麼回事了。
公開表達自己,我覺得語言的準確性也很重要。
前段時間某位做酒店的企業家寫的那篇文章,我們私下討論,文采斐然,比很多我們文字從業者寫的還要好。
現在很多人都會說,發朋友圈就像一種儀式,在發之前,每張圖的選擇,一個字的斟酌都會消耗很多時間和精力,也就是說,大部分人都明白,這是你的面子,代表了你的品味和水平,最重要的是代表了你的態度,三思而後言。
太多的激進的,運動式的言辭,真的讓人看著毛骨悚然,打倒和推翻,似乎是我們永恆不變的趣味,但是理性的變化,永遠是循序漸進的,少一些你死我活,非黑即白的觀點,把所有的觀點,都弱化50%再表述出來,安全性就會大大提升。
另外,我發現現在的傳播中,資料的重要性遠遠大於情緒的傳播,前段時間,一張五年前蘋果公司折算幾家中國公司跟現在蘋果公司折算幾家中國公司的對比圖,在朋友圈刷屏,人們看完這張圖之後,立刻就明白了很多,不需要文字,也不需要情緒。
擺出事實,讓受眾自己去得出結論,是當下最難能可貴的傳播,也是留存率和心智錨定最有效的方法,事實大於雄辯。
當然,有效思考安全表達最核心的部分,一定在於對解決方案的思考,少一些情緒,你的憤怒,你的悲傷,你的不滿,你的躁動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我舉一個例子,在我們公司的日常管理中,私下我也聽到很多年輕人的各種抱怨,我每週開會都會跟他們說,抱怨沒有意義,我們要的是解決這些槽點,但是很可惜,大部分人又不敢把這些抱怨說出來,於是有些人選擇離開去別的公司,一段時間後,又發現他們開始抱怨新的公司,於是年輕人們開始一年換三五份工作,卻始終沒有稱心如意的。
這個世界的執行規則就像一套作業系統,如果你沒有更換一套作業系統的能力,那麼就只能修修補補,打BUG,畢竟沒有任何一套系統是沒有漏洞的。
但是作為一個人,我們來到世上一場,如果一生都要活在虛偽和自欺欺人之中,也許不配為人,我們可以沉默,可以獨善其身,可以不讓世界因你而更美好,但是不應該製造謊言,製造衝突,讓這個世界因你而更醜陋,讓別人因你而痛苦。
三、閉口不談是為了遠離是非
上面是一些與行業無關的事情,但是最後,總還是忍不住要談談我們這個小圈子,因為我們圈子裡很多人不願意表達,似乎還有別的原因。
無論是品牌、公關領域還是媒體,造謠這個現象其實一直都很嚴重的存在。
但凡你在圈內得罪了誰,對方最直接的報復表現就是要在背地裡給你製造一堆不必要的麻煩,比如各種謠言和是非,似乎只有搞臭你的名聲和人格,才能以洩心頭之恨。
畢竟,我們這個圈子裡,大多都是傳播大師,什麼具備傳播性,大家太清楚不過。
我個人到了一定年紀後,就異常反感嚼舌根的人,和在你面前搬弄是非的人。每日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已經夠大,繼續製造負能量,的確討厭,整個世界本身大家就是戴著面具在行走江湖,硬是要把面具摘掉,大家都很難堪。
比如說,我們這種幹公關公司的,現在錢這麼難掙,跟甲方打交道的時候,難免下面的小朋友們會抱怨客戶幾句,激進一點的,可能還會在半夜加班的時候,問候一下客戶和老闆的祖宗十八代,這都很正常,但是一旦被用心險惡的人聽到,轉頭傳到老闆和客戶耳朵裡,不明事理的人,就會一頓發洩,最後兩敗俱傷。
媒體老師們也一樣,我十幾年前剛剛開始在報社做記者的時候,就有一個老記者告訴我,千萬不要相信你面前對你客客氣氣的公關,除非你能做到一輩子都不寫負面新聞,而且是他們認為不是負面的新聞,否則一旦你寫了幾篇批評性的文章,私下你就一定會被人罵,稍微寫多了一點,你在圈內就會被冠以愛寫黑稿只認錢的名聲。
這就尷尬了,媒體天生不就是用來質疑的嗎?
這些案例的背後是什麼?其實就是包容,我們這個小圈子的包容性太差了,大家都說狼多肉少,似乎造謠造死幾家,自己就能多吃點肉,而事實上,這些年進來這麼多新狼,老狼依舊沒有餓死,這不是零和遊戲。
從這個層面上來看,我們這個小圈子裡,絕對沒有繼承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因為大家的社交關係就是非黑即白。
因為一篇負面,企業就會把一家媒體拉黑,老死不相往來,甚至變成仇人,這個我之前提過,有些PR有招黑體質,與這種性格有很大關係。
因為搬弄是非,某個媒體就要把某個PR認定為一生的仇人,就因為這個PR在背後說了他兩句不好(也有可能沒說)。
更奇怪的事情是,這些年媒體之間結仇的事兒特別多,但是PR之間結仇的卻很少,這也許就是甲方心態和乙方心態的最大區別吧。
年輕氣盛一點的同志們,遇到類似的問題,就直接發朋友圈或者微博罵娘,年紀大一點的,索性就視而不見,悶頭做自己的生意,儘量減少與非生意關係的圈內人打交道的次數。
活成一個透明人,成為越來越多圈內聰明人的首選,我不需要告訴大家,我是怎麼想的,我只需要告訴我的合作夥伴,我是怎麼做的。
在如今這個社會,不發朋友圈的人,的確比愛發朋友圈的人,大機率社會地位要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