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深夜,卡達世少賽首場1/4決賽上演戲劇性對決。日本國少隊0-1負於奧地利,不僅終結了亞洲球隊衝擊四強的最後希望,更以亞洲軍團全軍覆沒的結局,為擴軍至48支參賽隊的首屆賽事寫下沉重註腳。這場失利背後,折射出亞洲足球在青訓體系、戰術革新、人才儲備等多維度的深層困境。
本屆世少賽因卡達東道主身份自動入圍,亞洲區獲9個參賽席位,創歷史新高。然而,中國男足連續20年缺席的尷尬現實,與韓國、朝鮮等傳統強隊相繼折戟形成鮮明對比。小組賽階段,卡達、阿聯、印尼、沙特、塔吉克五隊提前出局,暴露出亞洲球隊在基礎技術、戰術執行力上的硬傷。1/8決賽後,僅有日本憑藉點球大戰5-4險勝朝鮮的頑強表現,成為亞洲獨苗。
作為第10次征戰世少賽的常客,日本隊此次追平1993年歷史最佳八強戰績,卻未能實現首次四強突破。從小組賽到淘汰賽,日本隊展現出典型的技術流風格——通過邊路傳中與中路滲透創造9次射門3次打正、8次角球機會,但得勢不得分的痼疾始終未解。1/8決賽對陣朝鮮時,常規時間1-1戰平後依賴點球決勝,已暴露關鍵戰穩定性不足的隱患。面對奧地利,日本隊上半場控球率五五開,但射門轉化率低下的問題被對手門將丹尼爾-波什的4次關鍵撲救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