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麻煩」,其實早就說明身體在扛不住了。
它們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不是「今天沒睡好」的藉口。
哪怕是偶爾一次,也不能掉以輕心。
從醫生的角度來看,判斷發麻到底是不是血管問題,並不是靠感覺,而是靠檢查。
神經電生理檢查、磁共振成像、頸動脈彩超、腦血流圖,這些都能提供線索。
別等到麻變成了癱,再後悔當初沒有重視。
每個人身體的敏感度不同,但發麻這種事,是神經和血管一起在「鬧情緒」。
手指、小腿、嘴角,是它們最愛「撒嬌」的地方。
識別這些信號,比什麼保健品都重要。
血管堵了不是終點,但拖著不理,就是自己給身體挖坑。
願所有人都能聽懂身體的「悄悄話」,別等到它用「吼」的才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