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屆全運會的四年時間,馬龍不僅在全運會上的名次更進一步,還從一名新秀逐步成長為國乒主力。接下來的幾年,馬龍收穫包括2012年世界盃冠軍在內的多個冠軍,世界排名長期穩居榜首。
2013年十二運會,馬龍再一次向男單金牌發起衝擊。他一路過關斬將,在決賽中對陣16歲的小將樊振東,以4比3逆轉奪冠。2017年十三運會,馬龍再次奪冠,他也成為全運會史上首位衛冕桌球男單冠軍的運動員。
在國際賽場,馬龍獲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桌球男團冠軍;2016年,里約奧運會,他拿下單打冠軍,並成就了個人大滿貫;五年後,馬龍在東京奧運會上衛冕男單冠軍,成為唯一一個「雙圈大滿貫」(指選手在奧運會、世界桌球錦標賽和世界盃中均至少兩次獲得單打冠軍)球員。因技術的全面性,他被大家稱為「六邊形戰士」。
02
人們總是為馬龍的冠軍光環所吸引,津津樂道他耀眼的戰績和全面的能力,然而,真正了解他的職業生涯,才知道這背後,馬龍有無數次與失敗和傷病的較量。
從2009年至2013年間,馬龍三次參加世乒賽止步半決賽,登上世界第一寶座卻面臨三大賽(世界桌球錦標賽、桌球世界盃、奧運會桌球比賽)單打項目戰績不佳。那段時間他認為自己已經「輸無可輸」,「我懷疑自己已經到了頂點,甚至想到了退役。」但最終,對於冠軍的渴望促使他堅持下來。
想贏的慾望會折磨每一個追求極致的運動員,馬龍也不例外。他是隊里出了名的睡眠質量不好的人,常常做噩夢,各式各樣,但往往指向一個共同的原因——輸球。
怎麼辦?馬龍只能是更加刻苦地訓練。隊友說他「就是個勞模」。每天的訓練,馬龍來得最早,走得最晚。馬龍說,「當你身處深淵、退無可退的時候,眼前就只剩向上的一條路。」
兩年後,2015年的蘇州世乒賽,馬龍收穫男單冠軍。「那是真正讓我變得自信的一場比賽。」在勝利的那一刻,觀眾看到一向以內斂示人的馬龍,激動地跳上了球檯。
一年之後的里約奧運會,27歲的馬龍奪得奧運會男單冠軍,成就了他的第一個大滿貫。
屬於馬龍的時代,開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