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關於這種投擲行為,亦有疑問:這種方式是否安全?是否會影響到運動員?這些問題值得深思,但更值得反思的是,為什麼我們只能通過「扔玩偶」這種方式來表達關懷?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難直接對身邊的人說一句「你辛苦了」?當情感的表達被壓抑到只能通過一種儀式來釋放,這本身就是社會情緒的信號。
全紅嬋曾說,跳水對她來說,不僅僅是為了獎牌。而這場「娃娃雨」,對她來說,也不僅僅是獲得應援。它是她成長過程中的情感指引——每一次彎腰撿起玩偶,都是在確認:我被看見了,我被愛著。
我們無法替所有人彌補童年的遺憾,但我們可以選擇在當下,多一些溫柔。也許,不必投擲玩偶,但對同事說一句「你做得很好」,對孩子多陪伴十分鐘,對父母多打一通電話——這些微小的關愛,或許才是情感代償最健康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