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枚金牌對她而言意義非凡,意味著從傷病中的回歸。 為了這次復出,她經歷了長達5個月的艱難恢復期,包括嚴格的體重控制和康復訓練。
然而,圍繞第二跳同步分的爭議並未隨著比賽的結束而平息。 判斷同步性的好壞,究竟是以觀眾肉眼或慢鏡頭捕捉的瞬間動作為準,還是裁判有其專業的、可能不同於普通觀眾視角的評判標準? 當同步性看似有明顯差異的兩對選手在同一跳獲得相同分數時,跳水評分規則中的「同步」究竟是如何量化的?
這場爭議也再次引發了關於體育賽事評分的討論。 裁判的打分是基於現場一瞬間的判斷,還是可以參照回放? 評分標準中,運動員的名氣、過往成績或者比賽的重要性(如團體賽決勝時刻)是否可能無形中影響判罰尺度? 這些問題隨著爭議的出現,再次擺在了公眾面前。
根據賽程,全紅嬋/王偉瑩與陳芋汐/掌敏潔還將在11月6日的女子雙人10米台單項比賽中再次交鋒。 屆時,裁判的評分是否會成為焦點,觀眾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