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童」到「發福」再到「退賽」,每一步都有無數雙眼睛在放大看,她從來沒回應過,就是低頭訓練,對著鏡頭笑,她知道掌聲來得快去得也快,只有不停地跳,才不會被忘了。
記者問她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她想了想說,希望爸爸媽媽身體健康,話很簡單,但背後的東西誰都懂,她的努力,就是為了守住她愛的人。
跳台下的三重身份
是的,跳台之外,全紅嬋的生活同樣承載著多重角色,她不光為國爭光,她也是想賺錢給媽媽治病的孝順女兒,這份最質樸的初心,是她一路走來的原動力。
然而,這種純粹的情感,卻時常要面對外界複雜的解讀,比如父親全文茂後來因為售賣紅薯,竟被指責是「蹭女兒熱度」,最後還是同村人出面澄清,他只是想幫村民打開銷路。
她也是備受爭議的大學生,被暨南大學體育學院錄取,本是她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一步,卻讓她陷入了「文盲」、「走後門」的非議。
部分網友因其文化課基礎薄弱,便輕易否定了她作為頂尖運動員的入學資格,這背後,是社會對「體教結合」培養模式根深蒂固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