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鱗狀細胞癌,戴芳銓指出比例上常見於「老年吸煙男性」,腫瘤生長速度不快,但可以長到很大,用手術切除機會較多,5年存活率相比於其他肺癌類型算高。
至於大細胞癌占比較少,是一種高度惡性的上皮腫瘤,常有早期轉移的現象,同樣多以手術切除方式進行治療。
肺癌五年存活率?初、中、晚期差在哪?
對抗肺癌早已身經百戰的戴芳銓直言,肺癌是個五年存活率很差的癌症,且初、中、晚期只差在治療方式不同,第一期、第二期與第三期前半,可以靠手術切除腫瘤,若及早發現治療,還有70%的五年存活率,但第三期後半與第四期晚期,往往常轉移到腦、骨頭與肝臟,開刀的意義不大,多半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策略,先處理危及性命的症狀,五年存活率有著天壤之別,只剩下10%。
肺癌徵兆有哪些?誰是高風險族群?
戴芳銓說明,肺癌徵兆最先表現在呼吸道,得特別小心異常小咳嗽,只要就醫兩周後仍未改善,還有莫名感到呼吸急促,甚至咳出血,都要儘速前往大醫院就醫,接著因為腫瘤愈長愈大,聲音也會變得愈來愈沙啞,加上營養都被搶走,患者體重常異常減輕,體力也會變得很差,末期轉移到腦、骨頭與肝臟,骨頭會有疼痛感、腦水腫等危及性命症狀。
同時戴芳銓點名,危險因子和以往民眾熟知略有不同,因為現代環境不太一樣,患者吸入過多 抽油煙機罹癌的比例少很多,但抽煙、二手煙、在粉塵很多的地方工作、家族史等,都是高風險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