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身狀況如何年齡、營養狀態、器官功能都很重要。
年紀大、體質差、不耐藥的,化療風險自然高。
身體好的患者,一般能扛住藥物衝擊,副作用不至於出大事。
3. 化療藥能不能「對口」現代醫學除了常規化療,還有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新招。
化療效果不明顯的類型,能否嘗試其他新方法,完全可以和醫生商量決定。
4. 個人意願和生活質量重視每個患者情況都不同,有些人寧願堅持多活幾年,有些人更看重「無痛無苦」。
科學決策,再結合心理疏導很重要。
想遠離「十人化療九人死」悲觀說法,這樣做更安心
真心建議所有癌症患者和家屬,面對癌症不能只聽道聽途說。
大家可以:定期隨訪,不明白就多向醫院腫瘤專科醫生問問,別迷信網絡偏方;查自己的具體分期和分型,把報告帶去複印、歸檔;有重大決策,多和多學科團隊(MDT)溝通,會診很有益;身體補給跟上,營養別斷檔,身體底子好,治療方案可選餘地大。
化療是一把雙刃劍,但絕對不是「十人化療九人死」的洪水猛獸。
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合理、對症的化療能讓患者生存時間延長30%以上,同時也有不少患者「化療後生活質量照常」。
想最穩妥,還是那句話,聽權威、信醫院,不要病急亂投醫,也別被一兩句謠言攪亂了治療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