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統一天下之緣由:司馬遷在史記中,曾4次提到一個神秘的傳說

2025-09-18     花峰婉     反饋
2/3
先說秦國的起點。秦人祖上是大禹後裔,早年混在西邊放牧,秦非子因為幫周孝王養馬有功,前905年封在秦邑,當周的附庸。那時候秦國不算正式諸侯,就在關中西部挨著西戎那些部落,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一直到前770年,周幽王因為寵褒姒玩烽火戲諸侯,招來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掛了,他的兒子周平王得東遷洛邑。秦襄公這時候帶兵護駕,幫周平王穩住局面,周平王一高興,就封秦襄公為諸侯,給了他土地。從這兒開始,秦國正式獨立,這就算「別」了,跟周分家。秦襄公在位時,繼續打西戎,搶地盤,秦國慢慢站穩腳跟。但那時候秦國還弱,春秋時期諸侯里它排不上號,晉國、楚國那些大佬隨便就能壓它一頭。

秦國真正開始翻身,得從秦穆公說起。這傢伙前659到前621年在位,娶了晉獻公的閨女,帶了個奴隸百里奚過來。百里奚本是虞國大夫,國家滅了流落成奴,秦穆公用五張羊皮從楚國贖回來,任用他當大夫。百里奚幫秦國搞教化,推農耕,讓百姓多識字多懂事兒,還建議東邊和晉國搞好關係,西邊搶蠻夷的地。秦穆公聽他的,往西打了二十多個小部落,地盤擴大了,學了游牧民族的騎射技術,軍隊變強了。秦穆公還幫晉國內亂,抓了晉惠公,又放回去,搞得晉國欠他情。他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秦國從邊角料變成西方老大。但秦穆公死後,秦國又亂了套,幾個兒子爭位,殺了不少人,國力下滑,河西地還被魏國搶走。

那個預言,司馬遷四次提它,不是閒的。太史儋前374年見秦獻公,說周秦合別,五百歲復合,十七歲霸王出。「合」指秦當周附庸;「別」前770年秦襄公封諸侯;五百歲後前249年秦滅東周,秦莊襄王派兵滅周赧王,吞土地,這算復合。從前249到前232,十七年,項羽出生。前232生,前202死,項羽是楚將項燕孫子,前209年起兵反秦,前207年巨鹿戰破秦四十萬軍,砸鍋斷炊,九勝;入咸陽殺子嬰,燒阿房宮三月;分封諸侯,自稱西楚霸王。前202年垓下敗,自刎烏江。項羽滅秦主力,預言的霸王就是他。秦國從興到滅,跟預言對上,司馬遷用這強調歷史循環。

秦統一原因多,地理關中易守難攻,富饒;變法讓國強軍猛;君主多能人,昏君少;人才如商鞅、張儀、白起、李斯,外來客卿多。六國弱點多,內鬥,改革不徹底,秦國一步步蠶食。統一後中國進入帝國時代,郡縣制影響深遠,但秦暴政,二世而亡。預言像個框架,包住秦國命運,從分離到合一到霸王終結。

歷史沒鬼神,但這巧合讓人琢磨。秦國努力五百多年,統一是實打實拼出來的,不是靠傳說,但司馬遷提四次,或許想說歷史有規律,興衰有定數。秦國故事告訴人,實力是硬道理,政策得對路,人得用對,但過頭了也容易翻車。項羽出生正好十七年差,這事兒想想就覺得奇妙,但終究是歷史巧合,秦統一靠的是人幹事兒,不是天註定。

秦國從秦襄公護駕起家,到嬴政掃六合,中間多少仗,多少人頭落地。商鞅變法嚴酷,百姓怨聲載道,但秦軍就此無敵。白起坑殺四十萬,手段殘忍,換來趙國癱瘓。張儀騙人拆聯盟,外交手腕黑,但有效。嬴政統一後,修馳道,直道,標準統一,推動交流,但焚書坑儒毀文化,勞民傷財修長城、阿房宮,百姓苦不堪言。

二世胡亥更糟,趙高指鹿為馬,殺大臣,逼反天下。陳勝吳廣起義,前209年砍軍官舉旗,點燃反秦火。項羽劉邦接力,項羽破秦主力,劉邦入關滅秦。秦統一奠基大一統格局,結束分裂,但短命因暴政。預言從周秦分合到霸王滅秦,司馬遷用它串起故事,提醒後人王朝興衰如輪轉。秦國緣由不止預言,但這傳說添了深度,讓人回味歷史無常。

秦統一是時代產物,戰國後期統一趨勢明朗,秦國抓住了。地理優勢,關中沃土,易守;政治改革,商鞅法讓效率高;軍事人才,白起王翦打仗狠;外交策略,張儀範雎分化敵。六國各有毛病,齊國遠,楚國散,魏國弱,趙國內亂,韓燕小。秦一步步吃掉,從前318年函谷關敗五國聯軍,到前221年齊降。統一後影響大,中國從此大一統思維,郡縣製取代分封,中央集權穩。文化上,統一文字度量,促進融合。
呂純弘 • 187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6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6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40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