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在給朝廷的奏摺中寫道:"白彥虎雖逃脫天網,但其在疆內黨羽已盡數伏誅,此獠雖生猶死,不足為患。"
收復南疆後,左宗棠面臨一個更大的挑戰:如何處理戰俘和降兵?
他手裡有三萬多俘虜,其中一萬多是武裝人員,按照"持槍者殺"的政策,這一萬多人都要處死,但左宗棠猶豫了。
不是因為心軟,而是因為現實考慮。
殺了這麼多人,會不會激起更大的仇恨?會不會讓新疆永遠無法安定?最終,左宗棠選擇了分類處理,主要頭目和骨幹分子,堅決處死,絕不姑息。
一般士兵和被脅迫參與者,區別對待,大部分釋放。
具體的執行標準是:參與屠殺平民的,必死,主動投靠阿古柏的,必死,拒不投降、負隅頑抗的,必死,其他人員,視情況處理。
這個政策執行了半年,共處死三千多人,釋放了兩萬多人。
1879年,一個消息傳來,讓左宗棠勃然大怒,崇厚在俄國簽署了《里瓦幾亞條約》,幾乎將伊犁完全讓給了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