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北宋那是困難重重啊,政治、經濟還有邊塞都有了毛病,王安石就借著這個當口又提出了搞變法的事兒,宋神宗特別認可,求著王安石全力幫他,一塊兒把這重要的事兒給弄好。
王安石特別感動,回去就把他的變法想法整理成一本冊子交給宋神宗,還鼓勵宋神宗要大膽地進行變法,在政治上搞出點成績來。
接著,宋神宗就讓王安石當了參知政事,這權力跟宰相沒啥區別,王安石就不再遲疑,正式搞起變法了,內容涵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
變法特別猛,弄得守舊派都沒來得及反應呢,等他們回過神來,王安石壓力一下子就大了,他們一塊去攻擊王安石,攻擊新法,連宋神宗都開始懷疑了。
熙寧七年的時候,天下鬧大旱,老百姓都到處流浪沒地方待,守舊派就瞅准機會開始攻擊王安石,宋神宗頂不住這壓力了,就只好讓王安石不當宰相了。
第二年,宋神宗認為變法得繼續,王安石又一次被罷相,可這回王安石所處的情形更困難了,致使好多變法的支持者都開始拿不定主意了。
王安石清楚了,他搞的變法沒法再進行下去了,就藉口生病請求辭職,又一次被罷免了宰相職務。
【暴風雪中的梅花】
第二次被罷相後,守舊的司馬光掌了權,把新法統統都給廢除掉了,王安石的變法道路,就這麼突然地停止了。
王安石灰心喪氣,就在鐘山隱居起來,不再管政事了,有個冬天,他瞅見了那傲雪抗霜的梅花,就想起自己以前的變法那檔子事兒,心裡頭感慨多得很吶,接著就拿筆寫出了這首千百年都沒人能比得過的經典《梅花》。
牆角落著幾枝梅,在嚴寒中獨自盛開,遠遠瞧去就知不是雪,只因有那暗暗的香氣飄來。
這首詩開頭兩句講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都不能開的冬天,它能獨自傲然開放,這不就跟王安石變法時碰到的情況一樣嘛。
即便環境很差、困難重重,可他一直都堅定著自己的想法,就像梅花那般堅韌。
這首詩後面兩句主要是突出梅花的香氣,雪花就算再潔白好看,也不能給人送去香味,可梅花就不同了,不光漂亮,還香氣好聞。
處在偏僻又冷清的旮旯,突破嚴寒自己綻放,遠遠地給世人送上芳香,這就是梅花,那王安石就跟梅花似的,他被守舊派圍著,卻還堅持給老百姓謀取福利,他真是絕世的人。
整首詩的語言很樸素,寫得特別平常又內斂,真的很值得琢磨,絕對能說是宋詩里最頂尖的作品。
看懂了《梅花》,也就明白王安石了,不管世人咋非議他,他都是中國十一世紀最了不起的改革家。
北宋那個時候,能有王安石,那可真是太幸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