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也不是吃素的。他們知道太后終究會老,昭襄王會長大,政局不會永遠這樣下去。所以一面假裝順從,一面暗中打探。太后身邊的親信,也開始出現內訌,各懷心思。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秦昭襄王成年之後。這個從小看著母親殺義渠、玩權術、操控朝政長大的孩子,心裡憋著一口氣。他明白,只有奪回權力,才是自己真正的君主身份。
關鍵人物登場了:范雎。范雎出身寒微,曾遭權臣羞辱,後經張祿推薦入秦,迅速成了昭襄王最信任的謀士。他看穿了朝堂局勢,也看穿了太后這張老牌的弱點:表面權威,實則孤立。
范雎提出「遠交近攻」戰略贏得君王信任,隨後進言要「清君側」,意思就是把太后這幫外戚權貴都請出去。
昭襄王沒吭聲,但行動果斷。先是調魏冉出京,接著貶羋戎、公子悝、公子芾。短短數月,太后的「四貴」全被清空,羋八子退居後宮,權力瞬間蒸發。
她沒鬧、沒哭、沒反擊。像個明白人一樣,悄悄退出了歷史舞台。或許她知道,自己贏了一輩子,輸這一場也無話可說。
權力鬥爭結束後,范雎主政,開始一系列變法改革,鋪路給後來統一六國的秦始皇打基礎。而羋八子,也就是宣太后,被歷史記錄為秦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執政的女性,名留史冊。
她退居宮中,晚年生活基本無記載,只有一條邊角料的傳聞流出——她曾想讓寵臣魏丑夫殉葬,被百官一致反對作罷。真假難辨,但這條消息透露出一個事實:即便權力散去,她仍然想掌控身邊的一切。
戲劇是戲劇,史實才是羋月的真臉
回頭看一眼電視劇《羋月傳》,鋪天蓋地的情感線,愛得死去活來,斗得天翻地覆。羋月仿佛是個靠愛情撐起事業的楚國女王,背負仇恨又深愛子民,既懂政治又善謀略。
可翻開史書,現實遠沒那麼柔美。她沒有公主身份,也沒楚國權杖,入秦就是個「八子」,混在宮女堆里毫不起眼。沒有黃歇,沒有純愛,只有義渠王這段政治操作級的同床共枕。
也別把她當成女版呂不韋。呂不韋靠商人智謀和賄賂站穩腳跟,羋月靠的是親子關係和家族資源。她沒有市場,沒有利益集團,全靠一個「太后」的身份在宮廷中周旋,權謀是逼出來的,不是天生就有。
劇里,她和義渠君談戀愛,現實中,她把義渠王騙進寢宮殺了;劇里她和黃歇青梅竹馬,現實中黃歇連邊都沒搭上;劇里她因愛生恨,現實中她為權舍情。這不是一點點不同,是兩套世界觀。
她沒有像電視劇那樣被冤枉,也沒走什麼千里尋母的路線。她的一生從未流浪過,都是站在權力中樞做決策。那些宮斗、淚水、姐妹撕破臉,全是編劇添油加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