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大曆七年,顏真卿任湖州刺史,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流水,鱖魚肥美,兩人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漁歌子》。
上面這首構思巧妙,色彩鮮明,意境優美,具有極高的藝術魅力的詞,便是其中第一首,也是最為經典的一首。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張志和的這首《漁歌子》,一起走進他筆下那一幅絕美的江南山水畫卷。
漁歌子:詞牌名,又名《漁父》或《漁父樂》。此調原為唐教坊名曲,本來是民間的漁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詞的開頭兩句點明了時間地點,極言江南水鄉的美好生活,給讀者描摹了一幅春日裡江南的優美風光。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吳興縣境內的西苕溪上,那裡景致優美,環境宜人,特別是在春意蕩漾、萬物復甦的日子裡更是美不勝收。
春雨豐沛,春水初漲,江岸有桃花朵朵盛開,山前有白鷺在自由自在地飛翔,水中鱖魚無比肥美,時不時會躍出水面,追逐著水裡飄落的花瓣,激起一陣陣浪花。
詩人這裡選取「白鷺」、「桃花」、「鱖魚」等山水意向,既寫了明麗秀朗的湖光山色環境,更是表達自由、閒適、美好的隱居環境,來烘托自己內心的悠閒自在。